我先把这八个字列出来,各位看官在没看答案之前想一想,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这八个字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和杨修路过的女子墓,里面葬着一位有名的孝女,她的名字叫曹娥。在民间传说中,端午节既是纪念屈原,也是纪念曹娥的。
东汉时的上虞凤凰山下,有个姓曹的渔夫,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舜江上***。
这渔夫有个女儿叫曹娥,年方一十四岁,生得美如天仙,又聪明绝顶,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
那年连下了半个月的大雨,舜江水暴涨。曹老爹半个月没有收入,快揭不开锅了。
他再也憋不住了,准备驾着小船去***。曹娥望着汹涌的江水,劝爹爹不要去。
可是老爹说不去不行,家里没吃的了,再不打渔,父女俩都要饿死。
老爹走后,曹娥在家时刻盼着爹爹平安回来。直到太阳落了山,还不见爹爹回家。
(曹娥剧照)
一、这到底是八个什么字?
黄绢 幼妇 外孙 齑臼
就是这八个字,据说这八字就刻在曹娥碑的背面。
曹娥是东汉顺帝刘保时期上虞县的一名奇女子,其父曹盱是当地一名巫师,这年端午节曹盱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时掉出江中,不得其尸。年仅十四岁的曹娥遂投江而死,据说三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着其父的尸体从江中浮了出来,乡人为曹娥的孝节所震撼,为表纪念,就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
▲曹娥碑
东汉桓帝刘志时期,时为上虞县令的度尚将曹娥改葬于江南道旁,并命***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表彰其孝烈。之后蔡邕慕名来到这个地方,恰逢傍晚天黑,用手摸着读了壁文上的事迹,就题八字于碑后面,就是:“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
这八个字表面的意思是说:这个年纪轻轻的少女事迹非常感人,让后人了解之后鼻子酸酸的,犹如被辛辣之物呛了眼睛和鼻子一般。
当然这八个字还是一个谜面,掰开了解释是:黄绢为染色的丝,为“绝”字;幼妇为少女之意,为“妙”字;外孙是女儿生的孩子,为“好”;齑臼是放置辛辣物的容器,古字同“辞”;四字合在一起便是:“绝妙好辞”,意思是对邯郸淳所作诔辞进行赞扬。
话说有一次曹操经过曹娥碑下,杨修跟随。在读了碑上的辞之后,又看见碑背上有蔡邕所题的“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蔡邕是与曹操同郡的名士,曹操非常仰慕他,甚至后来将蔡邕之女蔡文姬花费重金从匈奴人手中赎回,嫁给董祀。此时曹操看到蔡邕所题的字,就问旁边的杨修:“你能明白不?”
▲曹操
杨修是谁啊?人家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弘农杨氏与袁绍、袁术所在的四世三公袁氏家族,都是当时全国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加之杨修本人非常好学,才能非常高,在当时也相当于现在的实力派加偶像级人物。
面对曹操的问话,杨修很干脆的回答道:“当然知道。”跟着就马上要给曹操解释了。曹操连忙说:“行了,行了,你先闭嘴,让我想想是啥意思。”就这样曹操边走边想,慢慢的走了三十里路,曹操突然大喊:“我知道啥意思了。”然后让杨修进行解释,于是杨修就如同上面所说的解释了一番。听完杨修解释后,曹操发现自己所测与杨修解释的相同,于是感慨说道:“平时就知道你杨修有才,就是不知道到底有多高,今天才发现比我曹操要高出三十里啊。”
曹操路过一女子的墓碑叫“曹娥碑”,也就是人们为了纪念一个叫曹娥的女子立的碑,碑上刻着曹娥“孝行”的事迹。
大家别多想,曹娥虽然姓曹,但和曹操没有半毛关系。
曹娥(130~143)是浙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个“跳大神”的巫师。
在一次迎接水神的祭祀活动中,水神直接把曹娥的老爸曹盱“带”走了(淹死了)。
当时只有14岁的曹娥悲痛欲绝,在人们打捞她父亲尸体无望的情况下,她学着父亲祭神的样子把祭品扔到河里,然后跪在船上说:“我父亲沉在哪里,就请祭品沉在那里”。
祭品飘呀飘,曹娥驾着船紧紧跟随,当遇到一个漩涡时,祭品沉了下去,曹娥随身跳了下去。
两天以后,人们在岸边发现了曹娥和他老爸的尸体。当时曹娥身上背着父亲,双手紧紧攥着父亲的衣角,人们看到这一切落泪了,纷纷请求官府为曹娥立碑,表扬曹娥的孝行。
以上就是“曹娥碑”的来历。
曹娥碑文虽然只有442个字,但写的相当精彩,字里行间充满了敬仰之情,现在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别说走30里,就是走300里,这个故事也都过得去,因为这个故事就是纯编造的。
曹操路过的这块碑名为“曹娥碑”,是今天浙江省上虞县的百姓为东汉的一位孝女曹娥所立之碑,而她当时投江的那条江也被称为“曹娥江”,这块碑就立在江边。
《后汉书·列女传》:
在曹娥死后8年的元嘉元年,上虞县长(满万户称县令,不满万户称县长)度尚为曹娥改葬至曹娥江南岸的路旁,并为她树碑立传,度尚请当时著名学者魏朗来题写碑文,也称“诔辞”,魏朗写完后,不满意,没交。度尚就让自己的学生邯郸淳来写,邯郸淳受命之后,一挥而就,写出一篇绝妙的碑文,共442个字,叙述孝女孝行,文辞绝美。
东汉末年的学问大家蔡邕路经曹娥碑,被碑文的文辞所感动,就在碑的背面提上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这八个字,实际上是个字谜。
黄绢=黄为色,绢为丝,合起来是个“绝”;
幼妇=幼为少,妇为女,合起来是个“妙”;
外孙=外孙为女之子,合起来是个“好”;
齑臼=齑为“辛”味,臼为捣碎它的容器,合起来就是“辤”,也就是“辞”字。
四个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赞语,曹操与杨修过“曹娥碑”的典故,实则出自《世说新语》的“捷悟”条,而《世说新语》当然不是一本史书,而是一本“名人段子集”,主要是为了收集妙语故事,所以,此事或许有根据,但应该不是曹操与杨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