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马月普遍认定的出处,是古华***《芙蓉镇》第4章:“斗斗斗,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世界大同。”***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1963年到1***9年间湘南农村的风土人情。
“猴年马月”在书中泛指未来的岁月里,虽然等得望眼欲穿,仍然能够等到,依旧还有希望。
猴年马月是有固定时间的,依照中国农历干支纪年,12个月所代表的12地支与12生肖是相对应的: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中的马月恰恰对应农历五月,草长莺飞,骏马奔腾。
“猴年马月”是指一些人或事情耗费的时间很长或者根本不能完成。这个成语与中国的独特文化有关,下面介绍一下“猴年马月”的由来。 “猴年马月”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1. 古代传说,猴年和马月都是凶兆之年,因此这个成语表示事情困难重重,凶险异常。
2. 中国的农历系列纪年中,猴年和马月是相邻的年月。因此,这个成语也常常表示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耗时很久。
3. 在民间传说中,猴和马都代表快速、灵巧和勤奋的特质,因此这个成语表示所描述的事情非常困难,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完成。
总的来说,“猴年马月”可以用来形容事情需要很长时间或面对很大的困难和障碍才能完成。
天干地支纪元,早己有之,并且种类繁多,据说比较正统的有七十二个版本。但自古今,都没有统一、规范…………直至大清帝国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纪元统一规范:正月建寅(虎),、二月建卯(兔)、三月建辰(龙)、四月建巳(蛇)、五月建午(马)、六月建未(羊)、七月建申(猴)、八月建酉、九月建戌(狗)、十月建亥(猪)、十一月建子(鼠)、十二月建丑(牛)。
所以任何一个(猴)年,都会有一个马月…………
敬请所有中华民族的后裔记住,今年是八运下元甲子辛丑年,中华纪元:四七一九(4719)年。
要弄懂这个问题,就要弄懂古代中国年是如何编排的:古代中国,每六十年为一循环,具体就是以天干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头”,以地支中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尾”,进行组合,天干共十个字循环六次,地支为十二个字循环五次,恰巧为六十年。
地支的十二个字分别代表十二个属性,曁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各个属性每十二年循环一次。一年有十二个月,分别与地支中十二个属性对应,子月为十一月,马月应该是指农历五月,上表中的猴年马月分别对应的是1992、2004、2016、2028、2040年的农历五月,每个猴年马月的间隔是十二年。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短,一个成年人可能再过两个猴年马月就死了,所以猴年马月是指时间长的意思。为什么用猴年马月呢?可能是人们询问时间“何年么月?”时,方言的音就成了“猴年马月”,久而久之就约定俗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