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懑
[ fèn mèn ]
基本解释
(书)(形)气愤;抑郁不平。
详细解释
亦作“愤满 ”、“愤闷 ”。抑郁烦闷。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恐卒然不可为讳,是僕终已不得舒愤懣以晓左右。”《后汉书·蔡邕传》:“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诗:“道消结愤懣,运开申悲凉。”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愤闷胸须豁,交加臂莫攘。”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日益读书,大涵肆於六经,而时发其愤闷於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絶。” 温传昭 《晴转多云,有雷雨》:“ 笑和尚 心头甜蜜蜜的,往天积在心里的愤懑全部烟消云散了。”
愤怒 发怒
攀缘 攀沿
抱怨 埋怨
相关例句
1.他脾气不好,动不动就会发怒。
2.她从爸爸的语气中,看出像是在发怒,而不像是在看玩笑。
3.他什么时候都和颜悦色,从不发怒。
趋炎附势 意思::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拼 音:qū yán fù shì 出 处:元·脱脱《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用 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势利。 近义词:曲意逢迎、如蚁附膻 反义词:刚直不阿
曲意逢迎 qū yì féng yíng 【解释】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
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曲;不能读作“qǔ”。 【辨形】意;不能写作“义”。 【近义词】低三下四、趋炎附势、曲意奉迎 【反义词】刚正不阿、直言不讳 【辨析】~和“阿谀奉承”都表示对别人迎合献媚。但~多用于迎合他人而愿做违背自己心愿的事情;而“阿谀奉承”;多用于用甜言蜜语巴结他人。 【例句】 (1)奴才在主子面前;总是奴颜婢膝;~。 (2)他向来不坚持原则;对某些搞不正之风的上级领导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