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谓仲弓①,曰:“犁牛之子骍且角②,虽欲勿用③,山川其舍诸④?”(《雍也篇第六·第六章》)
①谓:意指孔子与仲弓谈论用人之道。②犁牛之子:耕牛产下的牛犊。泛指一般百姓子弟, 非专指仲弓而言。骍且角:骍:赤色。周人以赤色为贵,故祭牲用骍。角:意谓其角长得端正。③勿用:不用于祭祀。④山川:指山川之神,有多神教的味道。其:意义同“岂”。诸:“之乎”二字的合音。山川其舍诸,意谓山川之神岂能舍弃它。
犁牛之子,后来成了一个成语。这段话是说,普通的母牛也可以产下高贵的牛犊,就算祭祀的人不肯拿它当牺牲,山川会弃而不用吗?这是孔子评论仲弓的话,含义是说,仲弓虽出身贫贱,却是难得的人才。
[原文]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①,虽欲勿用②,山川其舍诸③?”
[原文通释]
孔子谈论仲弓时说:“耕牛生的小牛长着赤色的毛和周正的硬角,即使不想用它来做牺牲的祭品,山川之神难道能舍弃它吗?”
[注释]
①犁牛之子骍且角:耕牛生的小牛长着赤色的毛和周正的硬角。犁牛,杂色的耕牛。子,小牛犊。骍,音xīn,赤色牛。周朝以赤色为贵。这里用作动词,长着赤色的毛。角,用作动词,长着周正的角。祭祀用的牛,要求是长着红毛和端正的长角,不能用普通的耕牛来代替。这里用“犁牛之子”,比喻冉雍(仲弓)。据说冉雍的父亲是失去贵族身份的“***”,品行也不好。孔子认为,冉雍德行才学都好,子能改父之过,变恶以为美,是可以做大官的。冉雍曾担任过季氏的家臣。
②勿用:不想用它来祭祀。古代祭祀用牛是经过严格挑选的,长得健壮,毛色纯正,角也端正,提前专门喂养,不用耕种的牛。
③其舍诸:难道能舍弃他吗。其,表示反问语气词,相当于“岂”,“难道”。诸,之乎。
[解读与点评]
本章用“犁牛之子骍且角”比喻“冉雍”虽然出身寒微,但自身素质很高,具备“用于祭祀的条件”即具备做官的条件。 冉雍的父亲地位低贱,而冉雍本人却是被孔子视为“可使南面”(见《雍也》篇第1章)的人才。孔子这里以耕牛所产的小牛作比喻,它虽然是普通耕牛产的小牛,但它具有漂亮而高贵的红毛和一对周正的角,可以做高贵的祭品了。冉雍虽然出身低贱,但他有做官的才能,为什么不可以做官呢?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应该受到重用。 由本章生成并衍生出成语“犁牛骍角”“犁生骍角”和“犁牛之子”。
关于水牛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吴牛喘月 wú niú chuǎn yuè [释义]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语出] 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 ~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成语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他很有学问,为人也谦和。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见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但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 一天,晋武帝召见满奋,他知道满奋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结识的屏风。因为屏风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空架子,风随时都可能吹进来把人卷跑。满奋顶着风,好不容及进了宫。晋武帝赐坐后,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听着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不由寒从心起,浑身打颤。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风吹;不做吧,恐怕对皇上不敬。晋武帝看到满奋那左右为难的样子,大笑说:“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风,挡风效果更好。”满奋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吴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于看到月亮就吓得直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