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阮籍与围棋
阮籍虽然不拘于礼教,但是讲话言辞深远,不评论别人的好坏。天性特别孝顺。母亲死时,他正与别人下围棋,对弈者请求中止,阮籍留对方一定下完这一局。事后饮酒二斗,大哭一声,吐血好几升。
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腿,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又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失了性命。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家境贫寒,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 徐回答:" 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大汗淋漓是指非常劳累或紧张时流很多汗。相传古代有个叫张良的人,他曾在夏天下棋,汗如雨下,却没有停下的意思,直到将棋盘赢了,并在此后成为了著名的谋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在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时候,才能获得成功。
大汗淋漓是形容人在运动、劳动或紧张时身体出汗的状态,常用于比喻人在努力工作或拼搏中的状态。其中最著名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为了攻打东吴,率领大军渡过长江,但遭遇到了周瑜、孙权等人的联军。
在战斗中,曹操的军队因为天气炎热,缺乏水源,士兵们大汗淋漓,精疲力竭,最终被击败。这个故事成为了大汗淋漓这个成语的经典典故。
小时候就学过”汗流浃背“这个成语,后来通过了解历史才知道这个典故。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首先我们来看看“汗流浃背”的出处:
《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由此可知,”汗流浃背“这个成语的出处不止一个,但是现在公认的是第一个。
故事是这样的,汉文帝想知道当年的国家状况,于是叫来时任右丞相的周勃,问他全国一年要审理多少案件,处理多少事务,钱粮赋税各是多少,第一个问题周勃回答说不知道,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他已经很紧张了,听了问题后回答不上来,于是”汗流浃背“,衣服都湿了。接下来汉文帝叫来左丞相陈平,问他相同的问题,陈平回答说作为丞相不必知道,因为各方面都有专门负责的人,想知道什么就问具体负责人就好了,周勃看到皇帝对陈平的回答很满意,于是羞愧难当,不久抱病辞官回家了。
故事就是这样,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更多野史趣闻请关注颍州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