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文三仕,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翻译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11-17 2 0

尹字怎么拆?

不能拆,是独体字。

部首:乛

结构: 独体

令尹子文三仕,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笔画:4

尹 yǐn

〈动〉

令尹子文三仕,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象手拿笔,以表示治事。本义:治理) 同本义 [administer]

尹,治也。——《说文》

以尹天下。——《左传·定公四年》

令尹子文三仕,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又如:尹京(治理京畿);尹祭(古代用于祭祀的切割方正的干肉)

论语之道全文?

《<论语>之道》内容有文质彬彬、君子笃志、勇者不惧、无欲则刚、人之生也直、知(智)者不惑、君子虑远、言行之道、过则勿惮改严己宽人、知人之道、知己之道、交友之道、君子有成、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器、君子周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君子泰而不骄等。

如何理解“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令尹:春秋时期楚国官位名称。相当于丞相。

子文:芈姓,斗氏,名谷於菟,字子文,斗伯比之子。

子文于楚国令尹的位置三上三下,上台无喜色,下台无怒气,只当做一件平常事对待。这是非常优秀的修养。上台不乱做事,下台会详详细细的交代事情给下一任令尹,这是忠心于事,忠心于楚国。能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了,只是孔子认为可以更进一步。

陈文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很清高,只顾自己,不能做事。

子文与陈文子的例子,说的同一个道理:过犹不及。

子文过于公,陈文子过于私。有过,即是不知。有不知,即是未达仁。

这是在称赞子文这个人为人正直,品质高尚。

令尹是春秋时期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官职,相当于丞相吧。这句话意思是说子文这个人三次做官做到令尹都没有喜悦的表现。三次离开令尹这个职务,也都没有愤怒的表现。并且每一次离职时,都把以前自己做令尹时的做法、习惯毫无保留地告诉新上任的令尹。

子文的优秀品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宠辱不惊,能上能下,淡泊名利,品性高洁。令尹这样的大官,做上了也不得意,不做也不感到愤怒或伤心。其二,对他人友好宽容,离开令尹职务,肯定会有很多不为人道的委屈。但是即使在这样的境地下,子文仍然能够善待新上任者,坦诚地告诉他这个职务需要了解的一切,不给后来者出难题。

说说令尹子文。

子张问夫子,楚国令尹子文如何?他28年三次出任楚国令尹,政绩卓越却从来不骄傲自得,三次被罢免也从不怨天尤人,怪话连篇。孔子回答:子张可以称为忠臣。但离仁义还有距离。

有人将这段话中的“未知,焉得仁?”直译为不知道,怎么称得上仁呢?这种译法是错误的。孔夫子也不可能说这么一句莫名的病句。这句话应该翻译为,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仁,怎么可能称得上仁呢?

令尹子文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贤,传闻幼年时是被老虎养大的,所以姓于菟(楚国方言于菟是老虎的意思)。他对楚国令尹这种相当于一国宰相的官职,得之不骄傲自喜,失去了也不怨天尤人,而且还把交接工作做的很完美,颇有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孔子对其评价却不高,认为他“不知仁”,这是为啥呢?

《论语.里仁》中有孔子对于仁的看法,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大意是,君子不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得富贵,也不以不正当的方式摆脱贫困。在任何时候,君子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仁德,而非其他。

这句话看似和子文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是孔夫子认为他不知仁的真正原因。子文在令尹任上时,能力卓越,政治清明,楚国进入一个国富民强的强势期,而他的继任者,一旦所托非人,则有可能使百姓困顿,国家疲弊。

所以,对于菟子文来说,他最大的仁德是在任上呆久点,多为国家与人民做贡献。可是他却在君王下令后轻易的交出大印,不为之做任何努力,这就是缺乏仁德的表现。

故而孔子评价其“未知仁,焉得仁?”

陈文子其实也是一个道理,他做到了清高,但离仁德的标准还差的比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