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
孙膑认为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
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我就是襄樊的!
襄阳城是一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它久经事,斑痕累累,记载着历代***争的史实。其中最能震撼人心,为人称道的便是朱序之母筑夫人城浴血抗敌的故事。
在襄阳城西护城河与汉江交汇处,有一座城墙叫“夫人城”,与襄阳城紧紧相连,墙高6米多,周长60余米,城墙向北的一面上方正中有一石匾,上书“夫人城”三个大字,城墙下边有碑刻,系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襄阳人民为缅怀韩夫人所筑。
一千多年前的晋孝武帝宁康年间,梁州刺史朱序受命镇守襄阳。公元376年,前秦大将苻坚率军消灭了东晋,又令其长子苻丕率十几万大军分四路围攻襄阳。朱序错误地认为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易守难攻,前秦的军队全是北方人,不善水战,不可能从汉水北岸的樊城渡江攻取襄阳,所以并不在意。
朱序的母亲韩夫人,早年跟随丈夫朱焘南征北战,行军布阵,样样精通。一天,韩夫人登城巡视,检查防御工事,她感到,敌人在东、南面久攻不下,肯定会改变战术,避实就虚,从西北面冒犯,而西北角一带防御薄弱,很容易被秦军攻破。于是便当机立断,叫儿子调遣人马,加修城墙,派精兵强将前来把守。朱序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可是,自己手下满打满算只有五千人,连守城都顾不上来,哪里还有人修城呢?
韩夫人回家后,带领自己的姑娘、媳妇、家婢一百多人全部出动了,全城妇女也争先恐后地前来修城,不到两天的功夫,就把残破不全的城墙加高补齐了,还在西北城墙外,赶修了一座60多米的“城外城”。韩夫人又叫儿子把人马集中在城西北角,自己带领全城妇女身着戎装,手持刀枪,把守在东、西、南三面有城河的地方。
果不出所料,时隔不久,前秦苻丕在襄阳城西北大举进攻,朱序的军队拼力抵抗,战斗十分急烈。朱序的军队终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前秦军队破城而入。韩夫人带领身边的姑娘、媳妇、家婢100多名妇女阻击敌人,万箭齐发,截断敌人的后援,苻丕的军队被上下夹击,纷纷落水,损失惨重,茌丕带着残兵败将离城而去。
后人为了纪念当年韩夫人这位巾帼英雄的壮举,就把新修的这段城墙尊称为“夫人城”,并建亭、立碑、塑像。“夫人城”是襄阳人的骄傲,是襄阳妇女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