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四俪六的意思:
基本释义:亦作“骈丽”。是古代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指骈体文,文章的对偶句法。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骈:并列,对偶;俪:成双,成对。通常作定语;用于写作。
骈四俪六的出处: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骈四俪六;锦心绣口。”
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1、语句特点:对仗工整和骈四俪六 对仗工整。对仗就是上下两句,除了虚词和共有的句子成分外,上下句字数相等,句法结构和词性都必须相对。 2、 语音特点:声韵和谐 声调被自觉地作为艺术化的手段,起源于梁代的永明体诗歌,发展成近体诗(旧体格律诗)的声律,并成为后来的词、曲、联的格律,理所当然地,唐代以后的骈体文也受到诗歌声律的影响。但骈体文的平仄要求还远没有近体诗的要求那么严,近体诗的平仄是一种格律上的要求,必须遵守,骈体文的平仄则相对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律,所以运用起来还是比较自由的。 3、用词特点:用典和藻饰 用典就是引用典故,也即用事。所谓用典,即指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文心雕龙・事类》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援古证今,本是一种修辞手段。先秦古书就有不少引言引事的,汉代文章用典更多,但都只是修辞方式,并没有成为文体的特点。 骈体文的概念: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起源发展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衰。
骈文的起源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起源于汉魏 。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
迨南北朝 ,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汉、魏,六朝最为盛行。这种文体的词句讲究整齐对仗,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词藻的华丽。
后来有的骈文多用四字、六字成句,也叫四六文。
第22关:不名一文、名落孙山、孙康映雪、傲雪欺霜、傲慢无礼、事无巨细、细水长流、付之东流、风刀霜剑、剑拔弩张、拔苗助长、长此以往、礼尚往来、风轻云淡、风栉雨沐、风调雨顺、淡然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