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蜀国还真的是曾经有两个诸葛亮,当然了,另一个是“凤雏” 庞统庞士元,其实啊,诸葛亮在他那脍炙人口的两份《出师表》里早就暗暗透露出来了,那就是蜀国只能在一段时间里“三分天下有其一”,但绝对不能一统天下,这并不是几个诸葛亮的问题,而是蜀国绝对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六出岐山也不过是战略性的以攻代守,而大败于吴之后,事实上蜀国就已经是颓危之势不可逆转了,这绝对不是几个诸葛亮就能完成的使命了。
历史上没有如果,即使有如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蜀汉有两个诸葛亮是否能统一天下?
【一】
刘备死后诸葛亮花了五年时间发展生产恢复国力,重新与东吴结盟,平定南中的叛乱,解决了后顾之忧。
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诸葛亮开始率领大军,一次又一次翻跃秦岭向曹魏发起攻击。就是要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夙愿。当蜀汉大军集结汉中,准备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分兵五千出子午谷,十日内便可直抵长安城下。诸葛亮认为此举太过冒险,他选择最远的一条线路,出祁山夺取陇右三郡,再相机进攻关中。结果因为马谡失守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很多论者据此分析诸葛亮的军事谋略比较欠缺,而五次北伐最终劳而无功却是证明。
【二】
诸葛亮擅长用兵,军纪严明,治军才能杰出,诸葛亮出兵之日,天下震荡。但是曹魏蜀汉两国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蜀军的长处是轻锐但是缺乏良将,蜀汉的人才,军事力量国力都要若于曹魏。
【三】
后世有论者认为当时弱小的蜀汉应该闭关守险,这样蜀汉不仅江山巩固,百姓也安居乐业。而诸葛亮连年用兵的做法显然是穷兵黩武,将蜀汉本就不强的国力消耗殆尽。
十个也不行啊。
鲁迅曾经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
为什么呢,罗贯中写的时候得有一个主角,这个主角得把整个三国的故事串起来,这个主角就得符合一个硬指标,就是他得活的时间够长,得在三国的前中后期都有戏份,所以就选中了诸葛亮了。
既然是主角,当然得有一个主角光环在。所以很多不是他的戏份都凑给他了。比如舌战群儒的是鲁肃,比如火烧连营的是周瑜,比如用空城计的是曹操。借东风。。。。你懂的
主角选定以后,故事就得跟着主角走,所以你看三国演义就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诸葛亮出场前,刘备被曹操追着欺负;第二阶段,诸葛亮出场,刘备对曹操节节胜利并站稳脚跟并差点干掉魏国;第三阶段,诸葛亮退场,刘备集团迅速被消灭。
刘备托孤的时候,其实是托了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李严。李严是zz斗争没斗过诸葛亮才被淘汰的。
可以看出来,历史上诸葛亮没那么厉害的。也没有那么重要。所以不需要神话他。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如果蜀汉有两个诸葛亮,你算算需要几个臭皮匠?很简单的小学数学嘛。
凤雏先生不过是长得丑点,比诸葛的智谋差不到哪儿去,也做出了大贡献,但两位加起来也改变不了蜀汉最终命运。
事后诸葛亮认为,凤雏不能去落凤坡,诸葛不能去五丈原。
孔明先生最终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上方谷那天降的大雨,因为司马天性水龙尔。卧龙烧不死水龙,不信你拿火烧自家的水龙头试试~~
如果试了,你就是诸葛亮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使有三个诸葛亮也不一定成功……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性格,也可能是他的一个弱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原因,可能和他的用人和培养人才上边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当时的天下形势,和汉祖刘邦时期也不一样,想效法刘邦一统天下,已经不允许。三国后期,毕竟群雄逐鹿的局面基本已经结束,曹魏统一北方,天下相对比较安定,民心思安,老百姓也不想再发生战争,这个时候,起兵北伐,成功的几率也不太大。不过话又说过来,***设在官渡之战前,刘备已经得到诸葛亮,而且已经成了汉中王,如果有两个诸葛亮辅佐,还是有机会成功的统一天下的。
庞统(凤雏):字士元,献计伐蜀,殁于军中。
周瑜(周郎),字公瑾,指挥赤壁之战大破曹军,英年早逝。
司马懿:字仲达,有鹰视狼顾之相,抗拒诸葛亮,子孙统一天下。
庞统周瑜司马懿。庞统字士元,三国时期著名谋士,人称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当时民间流传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东吴大都督,周瑜有言既生瑜何生亮?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大都督,是诸葛亮北伐主要对手。
三国时与诸葛亮齐名的三个人是庞统,周瑜,司马懿。
在刘备遇到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伏龙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
人们都说一时之瑜亮,可见周瑜与诸葛亮齐名。
另一个与诸葛亮提名的自然是司马懿,他可以说是诸葛亮一生的对手。诸葛亮多次北伐被。司马懿挡在秦岭。
答:1、庞统号称凤雏2、刘基字伯温3、张良。
诸葛亮号称龙,庞统号称凤雏。而周瑜与诸葛亮有瑜亮情结,史称一时瑜亮。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张良,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诸葛亮评价张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而潘业更称赞张良“孺子报韩志已奇,天涯更有莽男儿。纵然不尽祖龙寿,也是从来第一椎”。
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三人分别是:庞统、周瑜、司马懿。
诸葛亮号称卧龙,庞统号称凤雏。两人不分伯仲,在刘备草创阶段,两人堪称刘备的股肱之臣,是蜀汉崛起的左膀右臂。
而周瑜与诸葛亮有瑜亮情结,在赤壁之战中各领***,史称一时瑜亮。
司马懿与诸葛亮在蜀汉与曹魏对峙的后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智谋可谓难分高下。
1、 郭嘉(170-207):在曹操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从征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操屡献奇谋,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尤其是“遗计定江东”的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可惜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智者,竟没有同台较量的机会。
2、 周瑜(175-210):“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是周瑜和孙策兄弟关系的真实写照。20岁不到就和孙策一同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俊杰,英姿勃发。赤壁一战,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对公瑾小乔这一对如璧佳人来说,12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3、 庞统(179—214):“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音犹在耳,一代奇才却已经陨落在西川落凤坡。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他在三国历史上活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作为一个杰出的谋士,他为人称道的故事实在太少。
4、 孙策(175-200):他父亲死的那一年,他才17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给世人留下了“***使老夫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求”的艳羡和“狮儿难与争锋”的雄姿。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威镇江东的“小霸王”,不是沙场染血、马革裹尸,却是死在几个匹夫之手,实在是身为一个武将的悲哀。
1、 郭嘉(170-207):在曹操庞大的谋臣集团中,郭嘉无疑属于最出类拔萃的一个。从征11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为曹操屡献奇谋,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尤其是“遗计定江东”的那一出绝唱,更让人为他的英年早逝不禁发出“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感慨。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可惜郭嘉和诸葛亮这两个三国时期最杰出的智者,竟没有同台较量的机会。
2、 周瑜(175-210):“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这是周瑜和孙策兄弟关系的真实写照。20岁不到就和孙策一同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少年俊杰,英姿勃发。赤壁一战,更加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将地位。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对公瑾小乔这一对如璧佳人来说,12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
3、 庞统(179—214):“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水镜先生音犹在耳,一代奇才却已经陨落在西川落凤坡。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他在三国历史上活跃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因此作为一个杰出的谋士,他为人称道的故事实在太少。
4、 孙策(175-200):他父亲死的那一年,他才17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依仗着从各方募集到的五六千兵马,横扫江东,势如破竹,给世人留下了“***使老夫有子如孙郎,夫复何求”的艳羡和“狮儿难与争锋”的雄姿。
悲伤指数:★★★★☆ 悲伤理由:威镇江东的“小霸王”,不是沙场染血、马革裹尸,却是死在几个匹夫之手,实在是身为一个武将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