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上海临港正式揭牌。同时,登记交易中心第二批新规则同步发布。自去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市人民***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以来,上海国际再保中心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已有18家保险机构的再保险运营中心入驻登记交易中心大楼,27家机构完成平台注册,累计登记保单、批单超3万笔,保费规模约4亿元。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赵义怀在当天举行的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上表示,目前上海全市1/9的规上工业产值在临港,1/4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临港,1/4的科技产业类重大项目在临港,临港已成为上海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同时,临港新片区也是国家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试验田,再保险是中国加入WTO后最先开放的金融领域,在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中走在前列,临港新片区发展再保险业正逢其时、正合其地。
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张青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快上海再保险中心建设,再保交易登记中心的发布恰逢其时,管理和服务导向是首要任务。未来的核心问题是吸引更多的机构参与,突出集聚效应,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吸引力,以及从服务角度来吸引全球再保公司的加入。
上海再保险“国际板”迎新进展
随着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以及中国财产再保险公司等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的正式获批入驻,临港再保险产业链的拼图逐步补齐。
今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联合发布《关于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交易中心)。同月,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发布,也从地方立法层面为登记交易中心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时隔2个月,登记交易中心在2024上海国际再保险会议主论坛上“官宣”最新进展。
一是运营管理更加专业。《实施意见》明确支持上海保险***在临港新片区设立专门子公司,对登记交易中心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会上,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将锚定构建机构集聚中心、业务交易中心、风险管理中心以及统一登记服务体系的“3+1”目标任务,切实履行服务交易市场运营、***监管、自律管理等职能作用,精准对接临港新片区各类专项支持政策,有力提升登记交易中心服务效率、专业水平和安全性。
二是规则体系逐步健全。自去年首批四项配套规则发布以来,登记交易中心第二批配套业务规则也于本届大会正式亮相。在金融监管总局指导下,本批规则充分征求市场意见,以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为原则,覆盖跨境再保险、境内再保险业务,涉及业务管理、信息管理、席位管理等方面,推动市场运行更加高效、规范、透明。
三是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临港新片区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建设自启动以来完成多个首例首单。会上发布的年度典型案例,包括首家国际分入保费规模超20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首批专业再保险机构入驻(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人保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首单实现场内全流程再保险交易(安盛天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一个要素丰富、业务集中、交易活跃的再保险生态圈已初步显现。
中国再保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春雷表示,将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打造具有中再特色的服务国家战略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再保上海(长三角)协同发展机制,发挥保险全产业链优势,在平台开发、交易规则与数据标准制订、业务拓展、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支持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助力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再上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会上,中国洪涝巨灾模型2.0正式发布,业内认为,该模型是洪涝巨灾风险量化工具建设的一大进展,将助推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再上新台阶。
人保财险再保险部/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总经理李海棠在大会上表示,从“十一五”到“十四五”,我们整个巨灾导致的经济损失占国民经济的GDP比值,“十一五”期间是1%,到“十四五”是0.25%,变为原来的1/4。同时,我国台风损失的赔付率在稳定下降,沿海地区下降更加明显。就整个市场而言,中国市场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呼吁我们的再保合作伙伴,加强整体的合作,在中国更广泛地参加业务,中国市场是大有可为的。
事实上,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中国范围来看,自然灾害造成的巨额损失已经成为常态,而这对于再保险公司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忠曜表示,近期,台风摩羯对海南新能源产业的影响超出了最初的预期和模型预测,无论是陆上风电还是光伏项目都遭受了较大的损失。这对整个行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然而,在这一背景下,再保险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通过提供巨灾风险转移与分散服务,再保险能够为前端保险公司以及***和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慕尼黑再保险大中华区总裁(非寿险)常青认为,在巨灾风险管理方面,直保公司与再保公司的精诚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中国并不缺乏巨灾承保的能力,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促进直保、再保以及包括***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内的多方协作,共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今年3月份,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 进一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的通知》,对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巨灾保险高质量发展进行部署。《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扩展巨灾保险责任,以城乡居民住宅及室内附属设施为保障对象,保险责任在现有的破坏性地震的基础上,扩展增加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二是提升基本保险金额,实现巨灾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翻番 。三是支持商业巨灾保险发展,对于现有保障内容之外的保险责任和保障对象,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经成员大会同意,可以提供商业保险补充,充分满足各地区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
针对我国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和春雷表示,中再将全力支持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巨灾保险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巨灾保险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在国内发行巨灾债券,持续迭代研发和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模型。不断强化再保险功能作用,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全面服务风险减量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