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常常探讨恶人善人的问题,比如《论语》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善人能够理解和遵守道义,而恶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庄子》中也有“人皆有恶,恶人之所以恶者,非其恶也,其所以恶者,为其以恶人自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恶人之所以被人恶,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是恶人。
古人认为,善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但也有一些文章提倡“以善治恶”,即用善良的行为来感化恶人,使其改过自新。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讲述了一个人被认为是恶人,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却是善良的。这个人每天都会去山上砍柴,但他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柴火的人。虽然他的形象被误解,但他的行为是出于善良和助人的心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凭外表或别人的评价来判断一个人的善恶,需要去了解他的内心和真实的行为。
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摘自《增广贤文·上集》
解释:人恶了普通的善民会惧怕,但是因果报应总会跟他清算他的恶,恶定会有恶报。人善良了虽然可能有人会欺负,但是善有善报,最终他会有好报的。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解释: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便把钟夺走了,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文言文《掩耳盗铃》的寓意: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释义: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掩耳盗铃:原为掩耳盗钟。
掩:遮盖;盗:偷。
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就会听不见,比喻自欺欺人。
故事寓意:钟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是否捂住耳朵,它都是要响的。凡是要客观存在的东西,它不会依人的主观意志为改变。有的人对自己不利,或不喜欢的客观存在,***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它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钟”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如果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取闭目塞听的态度的话,最终便会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