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水行舟丹朱,罔水行舟的下一句是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10-21 7 0

尧帝为什么不把帝位传给儿子丹朱?丹朱是什么样的人?

《史记》载:帝尧说嗣子丹朱凶顽,不肖,不可践天子位。四岳推荐舜,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以考察他的德行,尧很满意。尧又让舜代行天子之政,以观察他的行为是否合天意。舜之所做上合天意,下顺民心。

  • 尧立七十年而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即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如果按照《竹书纪年》所载,则舜不是因尧帝禅让而得天下: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丹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

我是相信司马迁《史记》之说,而对《竹书纪年》持怀疑态度。

罔水行舟丹朱,罔水行舟的下一句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首先《竹书纪年》在宋时经历了散佚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究竟与原文有多大出入?
  • 再看《竹书纪年》中记载中其他与《史记》不符之处,也与考古所得结论不符。比如:《竹书纪年》载商代伊流放太甲,自己称王,太甲潜回来后杀死伊尹夺回帝位。而商甲骨文破译,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地位尊崇,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而且整个商代伊尹后人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利。如果伊尹造反,后代怎么可能有这待遇?

而《史记》中所记载之事,从未与考古中所得的结论有相背之处。

比如说,河南濮阳西水坡发掘的大墓,距今六千多年,墓中用蚌壳摆放的苍龙,白虎,以及殉人所处位置,是按照星象摆放,与《史记 天官历书》中所载就完全相符。

不要用私心去妄加揣测上古先贤的思想,从古自今,都是需要有这些有公心的圣贤,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

罔水行舟丹朱,罔水行舟的下一句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尧、舜、禹、汤是历朝帝王们所推崇的榜样。其中的尧因受封于唐,所以也叫唐尧,谥号是帝尧。帝尧是帝喾(kù)的第四个儿子,帝喾也叫高辛氏,大家可能不太熟悉,若说起他在神话里的名字,相信不少朋友都耳熟能详。

没错,他就是神话里娶了月神羲和,生下十个太阳的上古天帝--帝俊。帝尧和帝喾同时位列五帝,可见父子俩都是治国有方的贤明之主。

话说在尧的治理之下,国内百姓逐渐安居乐业。《列仙传》记载,曾有个常在槐山上***药的老人叫偓佺,书中说他“嗜食松果。曾献松果于尧,尧无暇服之,世人受服,皆长寿”。

罔水行舟丹朱,罔水行舟的下一句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来这个偓佺知道山上有一种松果可以长寿,特意***来献给尧,尧却因为操劳国事,没时间服用,只活了一百多岁,而吃过这种松果的人都活了两三百岁。

时光飞逝,尧年事已高,便考虑找一个接班人。他听说阳城有一个许由,非常的贤明。便登门拜访,准备将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他。要是换了别人,绝对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这许由却是一个清高之人,不但拒绝了尧的来意,还连夜逃走,搬到了颍水边。尧不忍失去许由这个大才,他想既然许由不想执掌天下,那么做一个***长总该答应了吧。不料这许由也是比较倔,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急忙跑到颍水边洗耳朵。

正巧他的朋友巢父牵了一头小牛来到颍水边,见许由在洗耳朵,忙问究竟。许由说明缘由,巢父鄙视道,你要真是清高之人,就应该隐居山岭之中。为何还要到处游荡,博取名声,现在又来颍水洗耳朵,不要把我小牛的嘴巴弄脏了。于是牵着小牛去了上游饮水。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不传给自己的儿子朱丹,那个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是传位给有贤德的人的,因此尧也是这样想的,不能违背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传统。

至于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朱丹,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连年征战,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少一些战事,让自己的子民过上好日子,尧的儿子去了敌国,现在讲是被软禁起来了,当时是去做首领,只不过是傀儡***罢了,因此肯定不能传给太子朱丹的。那么其他儿子呢,首先尧到传位的时间自己已经九十了,那个时间活到九十已经算得上是非常高寿了,自己的儿子有的都已经去世了,最合适的只有太子朱丹,无奈朱丹也是身不由已,因此需要考虑更合适的人选。

后来尧年纪老了,必须要选一个继承者了,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到会的人一致推荐舜。传说中的舜是非常贤德仁厚的。相传他的父亲非常的糊涂迂腐不堪,舜自己的生母早逝,继母不喜欢舜,但是自己的父亲确是很喜欢这个女人,因此也排挤舜,但对继母所生的孩子却是疼爱有加。但即使舜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面,依然对自己的父亲、继母和弟弟非常好,因此大家都推荐舜,认为他是一个德行好的人。

舜担任首领后,依旧是又节俭又勤劳,跟老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大家都信任他,过了几年,尧死了,舜想把部落首领首领的位置让给尧的儿子朱丹来担任,但是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舜才正式成为了真正的首领。

尧在位70年后,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处理国家大事,应该把皇位让给一个年轻有为的人。照以往的惯例,他应该把皇位让自己的儿子丹朱来继承,可是他心中有数,知道丹朱是一个不肖之徒,根本没有资格当皇帝。于是他下定决心,不把皇位让给儿子,而要让给一个有德有才的青年。

有一天,尧把手下的大臣们召集到身边,对他们说道:“你们谁能够继承朕的皇位?只管坦白奏来。”

大臣们一听,相视愕然,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尧竟然要把皇位让给别人,而不传给儿子。可是谁敢说自己有资格继承皇位呢?于是众人齐声地回答:“臣等愚昧无知,不敢继承皇位。”

“既然如此,”帝尧微微一笑地说道,“你们可以推举个人,让朕参考。不管他是贵族国戚,还是荒野隐居的贤士。”

大臣们彼此商议了一阵,最后想到了一个人,于是异口同声地向尧推荐,说道:“陛下,我们确实知道民间有一个未婚的青年可以继承帝位,他的名字叫虞舜。”

尧听见虞舜这个名字,立刻说道:“很好,朕也听过他的名字,可是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

掌管四时的官答道:“舜是一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很顽固,母亲早亡,继母非常嚣张,有一个弟弟,也很骄横不通情理,可是舜非常孝顺,对弟弟也很友善。”

尧一听,心中非常高兴,对大臣们说道:“好极了,让我试试他。”于是下命令,先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为的是要知道他能否理家,如果他能理家,那么他也就能够治理天下了。

皇帝的命令哪敢不遵?舜把二女娶回家中,教以妇道,二女果然勤俭持家,侍奉公婆,和睦乡里。

消息传到了尧的耳边,他知道他挑选的人没有让他失望,于是把舜召到朝中,帮自己处理国家大事。舜精明能干,处理各种事情头头是道,尧非常满意。然后,他又让舜应付朝中的官员们,朝中的百官也对舜有好的印象。尧心中大喜,认为自己没有挑错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