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二桃杀三士是选自《乐府诗集》的《梁父吟》原文如下: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其中所涉及的故事,就是“二桃杀三士”。
我认为就这首歌本身来看,它通过渲染“三士”的武力之强来衬托国相晏子多智。主旨就是歌颂晏子。我认为诸葛亮唱它也是取这个意思的。
《三国志》裴注引《魏略》:
李白在被唐玄宗“赐金还山”后,满怀悲愤,写了一首《梁甫吟》,也有写作《梁父吟》,古人经常把父与甫通用。其中有:“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的诗句,叙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景公年间,丞相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以暗示自己怀才不被当权者所用,反而遭到暗算,被迫离开长安的遭遇。《梁父吟》是古乐府《楚调曲》名,声调悲凉,多用以作者抒发自己的不遇之抱负。《三国志 诸葛亮传》写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应该是诸葛亮借古乐府名,写抒发自己远大抱负的作品,不与李白写二桃杀三士的《梁父吟》古诗有关系。
谢谢邀请!
写二桃杀三士的《梁父吟》,是不是诸葛亮写的呢?我发现学术界对这个问题争议很大,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了怀疑的声音。
今天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老夫也来说一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认为内容为“二桃杀三士”的《梁甫吟》应该是诸葛亮写的。为什么呢?
《梁父吟》也叫做《梁甫吟》,“父”与“甫”互为通***字。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里涉及到《梁甫吟》内容。
这里说到的“好为《梁甫吟》”,就可以证明诸葛亮是经常创作以《梁甫吟》这种词牌名为题材的诗词。虽然书中没有写出具体的诗词内容,但是古人创作往往都是惜墨如金,这不足为奇。
文中这个“好为”,就是喜欢做某一件事的意思,说明诸葛亮当时应该创作了不止一首的这类题材的作品,由于年代久远,都已经散失不复存在了。
我们来看看诸葛亮创作的《梁甫吟》原文:
文中的“齐东门”所指正是山东的东面,“荡阴里”就是“阴阳里”,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城北八里的地方。
然而诸葛亮是徐州、琅琊、阳都人氏,就在今天的临沂市,沂南县。沂南县距离“阴阳里”不到一百公里的路程。说明诸葛亮外出云游是有可能经常经过“阴阳里”的。
后人误认诸葛亮所写,他只是喜好吟唱而已。喜欢这首诗歌,体现了诸葛亮对春秋战国时代的特殊情怀。他仰慕管仲,乐毅,晏婴,希望能够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才,辅佐明君成就霸业,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和抱负。实际上他做到了,而且超越了前人。成了中国古代贤相的代表人物。
记得中学学《隆中对》时的一句“亮躬耕垅亩,好为《梁父吟》”,翻泽过来就是”诸葛亮亲自耕耘田地,还喜欢吟诵《梁父吟》”。
诗名为《梁父吟》的《三国演义》里也录了一首录于此: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而汉《乐府诗集》也录一首正是写晏子设计“二桃杀三士”的那一首: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墓(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冢),田疆古冶子(氏)。 力能排南山,文(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相国)齐晏子
这首《梁父吟》是汉乐府诗,诸葛亮仅仅是爱经常朗读吟诵,而非此首诗的作者。
仅从陈寿《三国志》中的一句“好为梁父吟”中的“为”字就断定为此首的诸葛亮所作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其它傍证。应该从上下文字对比终合翻译才对,所以中学时学的翻译是正确的。
至于《三国演义》里录的那一首,***里说是诸葛亮所作,是***里托诸葛亮的伪作,不见任何历史资料。
字面意思。兔子死了,狐狸会感到悲哀,不是为兔子是为自己。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寒冷。如果飞鸟都被射杀了,好弓就会被封藏起来,狡猾的兔子被抓尽了之后,就会把用以追捕的猎狗煮来吃。
意思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这句话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89回,原句是: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兔死狐悲”和“物伤其类”都有为同类的不幸而感到悲伤的意思。但“兔死狐悲”所指的“同类”较为确定,其涵盖的范围较“物伤其类”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