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面意思是:孔子说,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杂乱、鬼神。
原文: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说: 我并非生来就是有知识的人,只是爱好传统文化,敏而好学而已。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杂乱、鬼神。
谢谢邀请。
孔子不谈怪、力、乱、神,是因为孔子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比较理性,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文主义者,不愿意在虚的事情上做口舌之争。
何为“怪”?
指人类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当时的日全食。
何为“力”?
指勇力。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儒家“尚德不尚力”,所以孔子不谈“力”。
何为“乱”?
指造反作乱。孔子一生极力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所以绝口不谈“乱”。
何为“神”?
指鬼神。孔子说:“非其鬼而祭之,谄也。”意思是说,不属于自己祭祀的鬼神,你去祭拜,是谄媚。对鬼神不应该有谄媚和求福之心。
所谓子,君子也。君为何物?天君,地君、国君,君主,君父、君丞者如是。子又何属?孩子、儿子、孙子、子侄、子女、子属如是。怪力乱神何者?无天无地无君无父,唯我独尊、怪而无常,恃强自居,神奇难当。如此怪力乱神,何来君臣父子之序?子不语,自是要维护秩序,其居心岂不昭然若揭!
《论语·述而》记载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我们也知道,儒家是非常讲究祭祀的,既然孔子主张祭拜已经死去的人,那么,孔子是不是就相信鬼神呢?孔子对待鬼神的基本态度,就是不去谈论和讨论,换句话说,是既不否定也不肯定,其中蕴含着孔子伟大的智慧。
一、孔子对鬼神有无的问题,体现在他“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八佾》)的态度上。前后有三位孔子的学生,问过孔子有关鬼神的问题。
01子路。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子路问:“怎么侍奉鬼神呢?”孔子说:“活人还没能服侍好,怎么就去服侍鬼神呢?”子路又问:“我想再斗胆问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又说:“生的道理还没弄明白,怎么能弄懂死呢?”。孔子***取了避而不答的策略。孔子为什么要回避这个问题呢?是孔子对这个问题没有思考过,还是说孔子对鬼神半信半疑呢?
02子贡。子贡问于孔子曰:“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孔子家语·致思》)
答曰:断句错误。应该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子不语怪(闻),子不(定)力乱神。』出自《论语・述而》一章,重在记述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
【原文句读】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公让子路评介一下孔子,子路不作回答。
〈子路回禀孔子这桩事儿,孔子乘机教诲子路〉
1.子曰:“(汝)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你怎么不告诉叶公?吾师其为人也,……
2.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以学识渊博闻名列国,这里是自我总结。
子不语怪,力乱神。——子路心理活动,「孔子好古」,不论古籍还是讲古,都缠杂不清着许多神神怪怪的事情。像《诗三千(孔子删定诗经前版本)》、《逸周书(孔子所删尚书逸篇)》书中就很不少!孔子门徒三千,但从不讲述这些神异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