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指源于佛家「佛祖拈花,迦叶一笑」的典故,包含两层意思:
1、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
2、是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形容师徒之间的默契、心灵相通。
典故出处: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
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典故大意: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以观察智,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例句:
1.
八月的一弯新月,恬淡如水,仿佛于伸手间便触及,看似轻浅随意,其实是一种难以超越的境界;仿若经历万壑后,菩提树下拈花一笑的淡然。
2.
拼音:
niān huā yī xiào
解释:
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出处: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语法:
拈花一笑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示例:
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清·李渔《奈何天·巧怖》
意思:本是形容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拼音:niān huā wēi xiào
出处: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例句:
内心纠结,不如静守时光心无杂念豁然开朗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