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把中国风建筑讲一下,在关于美的方面,中国特色建筑主要有'复古'式,讲究左右对称,甚至一些宅子的建造还会将中国的风水八卦融合一体。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中国建筑都会离不开一种感觉,那就是东方韵味,哪怕是到了山区,看到了窑洞,也会有这种感觉。
我记得在陕西的时候,看到的建筑(山区农村),都是一些一半一半的房子,可能是因为地方特色不一样,所以才会这样吧,看着也特别好看,这也就是中国特色建筑了
中国民居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感,地域风貌特征明显。他吸了收当地的民族文化习俗,融民族装饰于一体,并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以木质构件,木雕,砖雕,石雕,木质雕花门窗为装饰手法,附一地域不同的各式码头墙,形成各自的建筑风貌,与当地的环境人文有机的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征和明显的人文自然景观。令人神往,为之惊叹,折服。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民居都有其和自然环境,风俗习惯相适应的美学特征。
我在这里,只能概略地介绍一下江苏一带民居的内含美。
房屋是人们在人世(阳间)的安身立命之所,所以,阳宅中的一切都蕴含“阳数“。
朝向。一般座北朝南,负阴抱阳,因而,四季阳光普照,阴阳调和,静养阳气。
架构。民居一般以三间为主体。架构也是三,五,七架等单数。《易经》有言:“阳卦奇,阴卦偶”,三,五,七圽为阳数。同时,“三”者天地人,“五”者木火土金水,“七”者,“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相契合。
进深。一般人家都是房屋二进,一进三间。二进,似乎与“阳”有违,但这二进往往是前三架后五架,或前五架后七架,不仅合“阳”,且有步步高升,后步宽宏之意。而且,二进房屋加左右廂房,围成一个“口”型,鸟瞰极象“一颗印”,屋面之水从四边落入天井之内,俗称“四水归堂”。水又主财,自然是财源广进不外泄了。大户人家,房屋还会向纵发展,依旧是三,五,七进,横向铺陈,也是三路,五路。总之,离不开单数“阳”
墙体。除乱砖墙外,一般为“斗子墙”。先横铺扁砖二层,再竖列成排三层。平砌二层为“玉带围腰”,竖砌三层为“陡升***”。
开间。***取明不用暗用的办法,注重阴阳调和。一般开间为三尺六寸,既有三这个大数阳,又在小数上用六这个“阴”,既表示阴阳调和,又寓意“六六大顺”希冀子孙兴旺,家族顺遂。
家具陈设。《易经》认为,方为阳,圆为阴。所以,门窗是方的,家具以长与方为主。为了阴阳和谐,摆设上又都成双。例如,堂屋中堂下是长香几,香几前为八仙方桌,左右两张太师椅。就意味和谐。而香几上,左镜面,右插屏,还会放上一座自鸣钟,寓意“终生平静”
如此等等,江苏民居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字象征与民俗隐喻,具备了独特的美学意蕴!
中国民居的美,说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美在古朴,美在古韵,美在艺术和美在风景。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这么几点:中国的民居贵在古香古色,贵在民风古韵,也贵在文化。
首先中国民居按照地域划分,各具地方特色,诸如:安徽民居、陕北民居、东北民居、福建民居等等,地域的不同,气候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不同的建筑风格。
中国民居在南方,水道纵横,主要表现在依水而居或依山而建,如江南有很多的水城小镇,但也有特例,如福建的客家土楼圆形民居,北方则是平原居多,所以民居也与南方有所不同。这些留存至今的民居,都已经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定要保护好。
中国民居是文化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中国民居历史上讲究风水,民居的朝向选址等都有其规则。在建筑材料上,我国的民居也有一定讲究,木材、石料的选用也是有其规则的,什么木料用于房梁,什么木料用于椽木,窗户的雕花形式等都有讲究,颜色上以红砖碧瓦白墙为主,石料的运用及雕刻也是严格遵守封建社会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制约的,就连门槛的高低都有严格的规定。总之,中国民居从许多方面都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生产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