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三十六计林芝,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9-17 4 0

一代名臣李泌为何被后世所轻?历史上玩转四代皇帝的第一人是谁?

李泌,字长源,他是唐朝的人物,他不仅是当时的谋臣,同时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很有造诣。李泌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后来他也很受唐玄宗的器重。只不过后来因为和杨国忠不和,他就归隐而去。

唐肃宗时期,李泌又受到唐肃宗的赏识,他也得以参加军政之事。每当唐肃宗遇到难事的时候,经常会和李泌商量,并且唐肃宗对她很礼遇在称呼上称他为先生,而不叫他的名字。李泌在唐肃宗身边,为唐肃宗平定叛乱出谋划策,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不过也因为李泌受到唐肃宗的器重,因此也受到李辅国等人的嫉妒和记恨。所以李泌就再次隐居而去。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三十六计林芝,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唐代宗时期,李泌又被招回朝廷,虽然后来屡次受到别人的猜忌,不过他同样受到唐代宗的器重。即使在后来的唐德宗时期,他也是受到皇帝的信任,之后他也被拜相,任命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封为邺县侯

李泌可谓是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元老级别的重要人物,那作为一代名臣的李泌为什么会被后世所轻呢?

虽然李泌是四朝元老,他也辅佐了四代唐朝皇帝,特别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时期,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参加军政事务,配合当时很多名将的行动,比如郭子仪,同时李泌也善于调和朝廷内部集团实力的关系局面,所以李泌的功劳还是很大的。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三十六计林芝,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李泌这个人却崇尚老庄之学,他对功名和富贵看的很淡,因此他常年的隐居,又尽量远离朝廷权利中心。

同时他又仰慕神仙长生不死之术,所以他也是一个好仙信佛仰道之人。

而后世的封建社会统治,则是以儒家为主,李泌虽然淡泊明志,但儒家的主观思想对好仙信佛仰道却有所不同。

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三十六计林芝,以逸待劳的故事典故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李泌会被书写历史的儒家人物所轻,同样的他也就被后世所轻了。

李泌确实是被后世史学家和评论家有所忽略,其实,李泌是中唐最杰出的谋略家,在历史上有过很多谋略家,但像李泌那么特殊的并不多见,其特殊的表现之一是历经四朝,***过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至少在肃宗、代宗和德宗三朝,他是重要的谋士。

唐朝到了唐玄宗时期,是一个起伏非常大的转折点,唐玄宗在位前期,是一个在政治不断走上升之路的时期,李隆基勤于政事,积极有为,稳固朝政,发展唐王朝事业,特别是***取积极手段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政局清明,皇帝大臣皆是励精图治,开创了“***盛世”,把唐朝的事业推到了极盛时期。但是,李隆基在位后期,却开始变化了,他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他宠爱杨贵妃,给了李林甫、杨国忠等太大的权力,又听信于这些奸佞之臣,皇帝沉溺于享乐奢华之中,朝廷逐渐***,决策失误,特别是用人失误,误用安禄山,结果导致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天宝十五载(756年)李隆基退到后台,成了太上皇,太子李亨即位。

安史之乱后,肃宗收复两京,平叛大局已定,而李泌却主动奏请离朝,避开权力中心,遁避进衡山修道,肃宗见李泌去意已定,便下诏赐李泌三品俸禄及隐士服,还下旨为李泌建造居室。其实,在此前,肃宗的平乱没有李泌是不行的。

比如,肃宗即位之后,需要谋士,便派人四处寻找李泌,而李泌恰好在灵武,肃宗便请来李泌,询问当时的局势,李泌便对肃宗分析了当时基本态势并提出了预测,李泌认为:

第一,参与叛乱的多是异族人,而华人(主要指汉族)很少,这表明安史叛乱没有得到中原人士的支持,没有地民心,叛军不能持久;而且,叛军将掠夺之财物全送回老巢范阳,可见叛军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安史叛乱不会长久。

第二,唐朝军队必须相应***取平叛的策略,李泌提出:“今诏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郭子仪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三地禁其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承庆耳。使子仪毋取华,令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卒劲骑,不愈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疲,以所征之兵会扶风,与太原、朔方军互击之。徐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北并塞与光弼相掎角,以取范阳。贼失巢窟,当死河南诸将手。”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

李泌这是以逸待劳、逐步取胜的战略,使李光弼守太原,出井陉;让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是为了隔断盗魁四将,阻止其南移,而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是诱叛军通关中,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千里奔行,使敌疲惫。而唐军乘机消灭弱卒,之后再引兵齐聚扶风,与朔方军联手平叛。同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当叛军救西安时,可乘机围攻范阳,若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败于河南诸将之手。可惜,肃宗只是前期接纳李泌建议,而后期却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结果把叛军赶回河北,形成割据局面,留下了遗患。

李泌的军事思想历来受重视,灵武帮肃宗出谋划策只是他的精彩建议之一,李泌曾写过一篇《议复府兵制》,主张恢复原有的府兵制,力求从根上来遏止军阀割据,冯梦龙高度评价李泌说:“邺侯因戍卒成屯田,因屯田复府兵,其言凿凿可任,不知何以不行。” (《智囊全集》)

李泌,字长源,出身名门,笃信道教。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政治家、谋臣、道学家。李泌历任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代朝臣,官至宰相。数次为朝局出谋划策,也数次隐入深山,寻仙问道。然而具有如此***色彩的“山中宰相”为何在历史上被后世所轻?

1.“好言神仙诡诞”

《唐国史补》记载了一个关于李泌“好言神仙诡诞”的故事:李相泌以虚诞自任,尝对客曰:“令家人速洒扫,今夜洪崖先生来宿。”李泌说道教神话中的仙人洪崖先生要来和自己喝酒。又记载,有人遗美酒一榼,会有客至,李泌乃曰:“麻姑送酒来,与君同倾。”麻姑也是象征着长寿的道家女神仙,传说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李泌说麻姑来给自己献酒可谓自比西王母。李泌也不止嘴上说说,《辩疑志》中记载:李泌学习了一种传说为大禹所创的道士用于祷神仪礼的步法动作,学习了数十年。自谓得灵精妙,而道已成。在火灾时试图用这种步法飞檐走壁,但是却“堕于屋下”,李泌的道家符文法器也被一并烧了个精光,闹出了不少笑话。

自古孔子就有“敬鬼神而远之”的鬼神观念,李泌这种求仙问道的行为在当时人看来确实有点神神叨叨,不像是一代贤相应有的样子,自然就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所以《资治通鉴》中也说:“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

2.李泌的道士身份被宿儒所轻

李泌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历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主观看法所摒弃。历代儒学***出身的史官更青睐积极入世,直言不讳,以天下为己任的能臣,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而李泌一直辗转于“出仕”和“归隐”之中,并且靠着喜谈神仙,示人淡泊的处世哲学,获得了唐朝最高统治者的信赖,而史学家并不喜欢因个人原因而与皇帝私教甚笃的人。因为许多小人、内臣便是因此得势,仗着皇帝的信任为非作歹。而且当时有不少人意在入朝为官而苦于没有途径,便选择隐居抬高自己的声望,以此达到“入仕”的目的,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口中的“终南捷径”。所以当时的儒学史官对道士身份出身的人带有一定的偏见,也就自然而然地不会褒奖这样的人。而且李泌“四进四出”本身就是游离于官场之外的存在,没有生活在朝臣的人际圈子之内,也就没有追随者为他歌功颂德,史官记载的功绩也就少了。

最后,李泌在历史上毁誉参半,同样也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李泌虽任四朝皇帝,但都非明君,又历安史之乱,整个唐王朝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泌很难有所建树,能做的也就是在危急时刻,被征召入仕,暂缓危机,为***保存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