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钱太守全剧,越剧一钱太守全剧

tamoadmin 热门成语 2024-09-16 3 0

一文不取典故?

分文不取,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又且一清如水,分文不取。”近义词有:分文不受,反义词有:按劳取酬、斤斤计较,分文不取是褒义成语,可作谓语、定语;比喻不计报酬。

“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这首诗是清代山东清官杨维乔所作,里面有个典故,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钱太守”的故事。

“一钱太守”,是东汉时期的刘宠。他在当官的时候,非常清廉,很受老百姓爱戴。有一次离任,甚至发生了来看望他的人太多,致使他的车驾无法行驶的情形,于是他不得不轻装简从悄悄离开。

一钱太守全剧,越剧一钱太守全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宠担任会稽太守的时候,去除烦苛的政令,禁止并督察官吏的贪渎行为,政治清明,大得百姓欢心。后来离任,有几个须发皆白的老乡为他送行,他们都是从他治下的一个偏僻的地方特意赶来的,而且每人都拿了一百文钱,一定要送给刘宠表达自己的心意。刘宠起初坚决不肯接受,老乡坚决不放他走。刘宠说:“各位乡亲为什么要这样呢?”老乡回答说:“我们山里人没有什么见识,以前也没有见过长官。别的长官在任的时候,只知道派遣官吏到民间搜刮财物,不管什么白天黑夜,闹得鸡飞狗跳,有时甚至通宵不得安宁。可是自从您来了以后,我们夜里听不到狗叫,再也没有看见过官吏来骚扰。现在我们听说您要离开这里了,所以就赶来相送,也表达我们的一点小小心意,您可千万不能嫌弃!”拗不过他们,刘宠于是就从那些铜钱里,挑选了一枚大钱带着,告别了老乡,登船启程。

但是,他站在船头,拜谢了大家,恭恭敬敬地却将那一枚大钱投入了江水之中。大家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自己清白而来,也必清白而去,一文不取。后来,人们就称他“一钱太守”,这条江,就是现在绍兴的钱清江。人们为了纪念刘宠,在江边还建立了一座“一钱亭”和一座 “一钱太守庙”,至今犹存。越剧里有《一钱太守》这出戏,久唱不衰。所有这些,无不反映百姓憎恨***,将清廉作为衡量官员好坏的标准和尺子。

一钱太守的故事,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只有一个大钱的太守。赞誉清廉的官吏。

一钱太守全剧,越剧一钱太守全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典故出处】:《后汉书·刘宠传》。

【成语故事】:刘宠当会稽太守时,免除苛捐杂税,查禁不法行为,郡中社会风气很好。他被征召入都将做大官时,山阴县有五六个老头,眉发皆白,从若耶山的山谷中出来,每人带了一百钱要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只选出了一个大钱接受了下来,所以人们称他为“一钱太守”。

刘宠为什么被称为“一钱太守”?

刘宠是东汉名臣,出身高贵,多次担任司空、司徒和太尉等重要职务,相当于今正国级领导干部。却清廉自持,因一文钱的故事青史留名,他本人也被称为“一钱太守”,成为清正廉洁的象征。

一钱太守全剧,越剧一钱太守全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刘宠主政会稽郡之前,会稽官员们胡作非为,横征暴敛,百姓不堪其扰,纷纷遁迹于深山老林,有的百姓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到过集市、城镇。刘宠主政后,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秩序井然,老百姓安居乐业。

由于刘宠清正廉明,洁身自好,仁爱惠民,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变革时弊,使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因他政绩卓著被升职入京担任将作大匠,刘宠即将离任会稽郡守之时,当地官员和百姓前来送行,绵延几里。其中有几位特意从乡下远行百里而来的老人,每人都带了百文钱要送给刘宠当盘缠。刘宠推谢不收,但盛情难却,就从中取了一文钱收下。出会稽郡境时,刘宠将此钱投入江中,这段江水自从刘宠投钱后,变得更为清澈了。后人遂将改名为“钱清江”。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就是定盘的星。”这是《清官谣》中对宰相刘罗锅的载誉。官员任职期间勤政廉洁与否,民间自有公论。这一点,从清官们的“雅号”中便可见一斑。“一钱太守”正是百姓对刘宠的崇高评价,这“一钱”也造就了钱清江。

后人在钱清江畔建有一碑一亭一庙,碑上书写有“会稽太守刘宠投钱处”,碑旁建“一钱亭”,楹柱上镌刻着“功在一方,黎民感恩赠百吊;利归百姓,太守留念取一钱”的对联。又在钱清设立“一钱太守庙”,表达了后人对刘宠的怀念。

清初的监察御史杨维乔在刘宠墓前题诗:“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刘宠官至“三公”,去世时家无余财,真正成为了官员的表率和为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