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只能猜测,无从考证。
据猜,“瓮中捉鳖”的本意是“放进翁中的鳖是逃脱不了的”,这个成语的出处似乎与古人渔猎活动有关,后用来比喻想要扑捉的对象已经在掌握之中,可以手到擒来,逃脱不掉。古代建设都称或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城池时,在城门之外增加一个隔离建筑,进入这个隔离建筑范围内的敌人就如同被装进翁中的鳖一样难以逃脱,故为此隔离建筑取名“翁城”。
以此推测,“翁中捉鳖”这个成语应早于翁城,而不是先有翁城,然后才有“瓮中捉鳖”这个成语。
瓮城的出现让古人创造了成语“瓮中捉鳖”还是“瓮中捉鳖”成语让古人突发奇想,爆发灵感建造了瓮城。这个问题跟鸡和鸡蛋的先后关系一样有趣,不过没有它复杂。只要我们细细分析文化史料,答案显而易见,下边我就带你去探究。
一、成语“瓮中捉鳖”来源
“瓮中捉鳖”:意思是在大坛子里捉甲鱼。后来形容想要得到的东西已在自己完全掌控之中。最早记载在宋朝释普济《五灯会元•枢密徐府居士》 一九:“瓮里何曾走却鳖。”,意思是大坛子里啥时候逃走过鳖?后来在明朝明冯梦龙著的《警世通言》中有“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的句子,意思杜十娘已被孙富牢牢掌控,迎娶已成定局,才让家童送梳妆打扮的饰品和粉黛,将其安顿在船头;清朝钱彩写的《说岳全传》第七十六回“这几个小南蛮,只算得个瓮中捉鳖,不消费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个个束手就缚”。突出了主人公武功盖世,收拾小南蛮轻而易举。典故《李逵负荆》讲的就是成语“瓮中捉鳖”,大意是:“北宋末年, 在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庄上有个小酒店,酒店的老汉家中别无他人,只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叫满堂娇。满堂娇长得美貌动人。一天,两个流氓来酒店吃酒。不但不付酒钱,还对年轻美貌的姑娘起了歹念,借宋江和鲁智深的名号强行将她抢走。正当老汉悲愤欲绝的时候,李逵路过酒店。听说宋江和鲁智深干下这等伤天害理的事,他怒发冲冠决心上山找宋江和鲁智深理论。李逵大闹忠义堂。最后知道错怪了宋江后,命人将自己捆绑起来,向宋江赔罪。此时恰好老汉来报告,那两个流氓两个恶汉被他灌醉在店里酣睡。李逵高兴地说:“来得正好,老子瓮中捉鳖,收拾这两个痞子!”李逵手提板斧,火速下山,终于除掉了这两个冒充梁山好汉、败坏梁山名声的流氓。”
成语瓮中捉鳖典故***
二、瓮城的历史
瓮城为古代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属于城墙的一部分。只要诱敌进入瓮城,关闭城门可以从高处往下放箭,可以打开水闸放水让敌人无路可逃。
古代翁城遗址
瓮城最早出现的时代尚有待考证,不过匈奴所筑统万城为瓮城最早雏形,西汉至北魏时期,城门门楼多为两三层的崇楼,左右设置楼观;瓮城设置流行于五代和北宋时期在宋朝人所著的《武经总要》和《东京梦华录·卷一》都有详尽的描述;明朝重视城池的防御,在南京、北京、、西安、商丘、平遥、山海关、嘉峪关,均设置了瓮城。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瓮城是位于南京的中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
中华门
三、成语“瓮中捉鳖”VS“瓮城”
【瓮中捉鳖的出处】
元·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这是揉着我山儿的痒处;管教他瓮中捉鳖;手到拿来。”
释义: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
【瓮中捉鳖的典故】
北宋末年,梁山好汉在山东起义,拥戴宋江为首领。起义军纪律严明,杀富济贫,镇压土豪劣绅,屡屡挫败朝廷派来讨伐的军队,声威震天下,老百姓拍手叫好。
在离梁山泊大寨不远的山下,有个杏花庄。庄上有个小酒店,开酒店的老汉叫王林,家中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名唤满堂娇。满堂娇出落得美丽动人尚未许配人家,与老汉相依为命。父女俩虽不富裕,日子倒也过得平静。
龙潭虎穴 lóng tán hǔ xué [释义]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语出]明·施耐庵《水浒》:“(宋江)感谢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来虎穴龙潭;力救残生。” [正音]穴;不能读作“xuè”。 [辨形]潭;不能写作“谭”。 [近义]悬崖峭壁刀山火海 [反义]洞天福地鱼米之乡 [用法]多用来形容敌巢等隐藏着极大危险的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辨析]~和“刀山火海”都指极其危险的地方。但~偏重于凶险;常用来指敌巢、匪窝、盗穴以及其他隐藏着极大危险的地方;而“刀山火海”偏重于艰险;泛指极困难的有危险的处境和情况。 [例句]抗战时期;我们的地下工作人员;身居~而无所畏惧。
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邺都留守郭威派部将慕容彦超防守襄州,自己赶回汴梁,请求后汉高祖刘知远派兵支援。刘知远病重,疑心郭威已有异心,没有派兵增援。襄州城破,慕容彦超投降,郭威大怒,斩了慕容彦超,派使者送首级到汴京。刘知远病死,郭威掌握了军政大权。他一面在汴京附近驻扎重兵,一面***意宣布拥护刘承祐即皇帝位。当刘承祐杀掉郭威全家后,郭威亲率大军杀回汴京,击败了后汉禁军。 公元950年,郭威自立为帝(即后周太祖),改国号为周,定都汴京,史称后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