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出处:战国·孔子后学《易传·象传下·益》
解释:见了善行就追随,有了过错就改正。
2、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出处:宋·苏轼《上皇帝书》
解释:改正错误毫不吝惜,听从善言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处:先秦·左丘明《晋灵公不君》
翻译: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解释: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指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三国时期,周处被乡里认为是和大蛟,白额虎同列的三害,周处杀死蛟虎后,却得知自己是最被乡里所忧虑的,因此找到陆云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意思是一个人犯了错误后,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就是最好的事情。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我知道所犯的错误了,准备改正它。士会叩头答道: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错却能改正,没有什么善事比这个更大的了。
这句话出自于《左传》。“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尚书》中说:“改过不吝。”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
又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所以,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并进行改正,这是一种勇气和美德,也是不断的完善自我、取得进步的阶梯。
关于“知错就改”的谚语、俗语和名人名言有: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西塞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
达尔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