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莫须有”出处是岳飞入狱后,大将韩世忠向秦桧质问此案时,秦桧冷冰冰地回答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艴然变色”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个人***用单字解义的办法,解释过来的意思是:不用必须有。按照著名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的解释是:岂不须有。而教科书大多沿用《辞源》的解释:或许有。
我在参考宋时书籍时,发现“莫须”一词经常出现,比如《金佗稡编》卷2高宗手诏中写道:“据事势,莫须重兵持守,轻兵择利。”通过高宗诏书这句话我们可以解释为:根据情势变化,不用必须(不必必须)派重兵把守,也可以***取机动作战的办法创造胜利。所以,我的解释是:不用必须有。
“莫须有”不是成语。是汉语词语。
通常的解释是大概有,也许有。由于岳飞被定莫须有的罪名,常用来形容凭空诬陷,无中生有捏造。
也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必须有”,有人认为是是“或许有”,也有人认为是"等等看有的”,也有人认为是"难道没有”,现在有人认为是"不须有”。无论哪一种解释,都是是对岳飞被凭空捏造罪名的事情的理解而形成的。
《汉语大词典》给这个词的解释是“恐怕有;也许有”,给的证据是《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 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恐怕有;也许有”的解释深入人心——这个说法被***吕叔湘加持过。
吕叔湘(1904年12月24日—1998年4月9日)
他在《语文杂记》第12页说过,“莫须”就是今天“恐怕”或“别是”的意思,是宋人的常用语。今天有人认为它是“不须有”,和“子虚乌有”差不多的解释办法,是靠不住的,而且放到原文没法落实;另外,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认为前人把句子断错了,认为“其事体莫”是上句,“须有”是下句,就更加不对了。
再来说“成语”。成语是指“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但是,也有不是四个字的。比如“放冷箭”“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
我在看《百家讲坛》时,听孙鹏飞讲到莫须有时,他的解释是,可能有,难道没有吗?也就是说,秦桧在回答韩世忠的问题时,别说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虚,而且还十分的理直气壮,韩世忠可是灰溜溜的离开了秦桧的府第。
“莫须有”这三个字到底什么意思,根据民间的说法是“可能有”,这个观点也是最符合秦桧和岳飞文学形象的说法,在中国古代行文是不加标点的,因此历史上对于“莫须有”的解读至少还有如下四个观点。
一、徐乾学、朱彝尊的“必须有”说。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一里,表示“莫须有”三字是弄错了,该是“必须有”;毕沅在《资治通鉴考异》里,用《中兴记事本末》的旁证,认为也该是“必须有”;朱彝尊说过这样才对。
二、俞正燮的“莫,须有”说。俞正燮在《癸巳存稿》里,认为“莫须有”三字还是该从字面解释,认为该标点做“莫,须有”。“莫”表示秦桧的迟疑,“须有”表示必须有。
三、我国已故台湾学者李敖认为“莫须有”理解为“莫须,有”大概的意思是“等等,有”在宋代“莫须”相当于等一等的意思
四、当代学者晏建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莫须有”的意思是“难道没有?”
莫须有是也许有的意思。
莫须有。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 ,罗织罪名。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后用以表示凭空诬陷。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这也是莫须有之事,况阮老先生罢闲之人,国家大事也不可乱讲。”“莫须有”的典故,出自“宋史”岳飞传,岳飞传记岳飞被捕,案子将要做成的时候,韩世忠不服,找秦桧质问。秦桧说,岳飞儿子岳云给张宪的反动信,虽然找不到了,可是“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这就是莫须有被人注意的开始。
中国知识人读古书,摇头晃脑,做博学状,其实古书读得实在不行,因为他们读书不化,乱读一气。以“莫须有”三字为例,大家都解释做“没有”的意思,这是根本说不通的。秦桧若悍然说“莫须有”是“没有”,等于没有证据就整岳飞、等于公然承认自己胡来,天下哪有这种事?中国知识***人读“宋史”岳飞传,可是***都不深究这样解释如何说不通,真混球。
总算有一二敢提疑问的人出来了。徐乾学在《资治通鉴后编》一里,表示“莫须有”三字是弄错了,该是“必须有”;毕沅在《资治通鉴考异》里,用《中兴记事本末》的旁证,认为也该是“必须有”;朱彝尊说过这样才对。但是“莫”字改成“必”字,又根据什么呢?“莫”字和“必”字,明明是不同的两个字啊!俞正燮有鉴于此,他在《癸巳存稿》里,认为“莫须有”三字还是该从字面解释,认为该标点做“莫,须有”。“莫”表示秦桧的迟疑,“须有”表示必须有。“世忠截其语而合之,以诋桧之妄。”俞正燮这种解释,虽然不犯私改古书的毛病了,但犯了乱点古书的毛病,还是不通。
其实,“莫须有”三个字,是宋朝人的用法,应该从宋朝人的书里,去找旁证,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正宗。在宋朝人的书里,我发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有“莫须召二三大将来”的话;《曲淆旧闻》里有“莫须待介甫参告否”的话;《铁围山丛谈》里有“莫须问他否”的话;《宝真斋法书赞》里有“莫须与他明辩”的话;《分类夷坚志》里有“莫须谢尚书否”的话;《思陵录》里有“莫须批出”的话;《后村大全集》里有“莫须有人”的话。……从这些宋朝口语中,我们归纳出来“莫须”的语义,原来是“难道不”或“难道没”的意思。“莫须有”三个字,原来是“难道没有吗?”的意思。印证“宋史”原文:“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翻成现代话,明明是“岳飞的罪名,难道没有吗?”的傲慢语气。这种语气,才正是当时针锋相对的对话,“莫须有”三个字这样解释,才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