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皇帝、太子、秦王、齐王的命令并行于天下,父子四人均体会到了权力带来的***,而这也为父子四人后来的相爱相杀埋下了伏笔。
隋朝末期,群雄割据,李渊起兵反隋,建立***王朝,而李渊夺取天下所依据的就是他的儿子们——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
李渊坐镇后方,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冲锋陷阵,打下***江山。
兄弟三人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又以李世民表现最佳,建功最大,而在此过程中也凭借着仁德与个人魅力吸引众多义士来投。甚至,唐高祖李渊的也曾表示待建功立业之后,册封李世民为太子。
因此,在唐朝建立之初形成了一个这样的局面,开国皇帝李渊本应位高权重说一不二,但是实际上却极其的忌惮李世民;当朝太子李建成虽为太子,但是其权势却隐隐的落李世民一筹;至于李元吉虽然地位尊贵,但是明显与以上三人不是一个梯队的。
皇帝李渊的皇权受到了挑战,因此李渊便要打击挑战自己皇权的李世民,稳定自己的地位。
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更是直接的受到李世民的威胁,因此李世民被李建成视为直接敌人,想尽办法要打败他。
李元吉也是追随大哥李建成对二哥李世民痛下杀手。
李世民在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的联合打压下,逐渐的显得势单力薄,渐渐不支起来,李世民知道在如此的进行下去,自己必定会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彻底的失败,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只有出奇招方才有机会翻身转危为安,于是玄武门之变爆发,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
大家一定有一点很迷惑,李元吉为何要忠心耿耿的追随大哥李建成,而攻击李世民,彻头彻尾的充当一个头号打手呢?
虽然封建时期君王立储君通常都会默认立长子,但如果长子品性低劣或者无治国之才,先皇是不大可能按照潜规则选择接班人的。从《唐史》、《资治通鉴》、《旧唐书》来看,李建成肯定不是个智障,但这几部书中记载的他品性却不断到了极致,自然,李元吉也成为了那个嫉妒二哥战功想要一心谋害之的臭弟弟了。李元吉亲李建成而相对疏远李二,逻辑文史姨觉得或许并不是因为二人臭味相投,相反的,或许真实的李建成其实压根就没史书记载的那么坏。
从李渊对几个孩子培养的路线来看,年长的李建成和李二基本上在创业期间担当的责任大同小异,但李二比李建成更为精明,并且他还是个军事奇才,因此在李渊登基后战功方面,李建成不如李二。并且李世民在每次破城之后也颇注重人才的笼络,其实这点在***《隋唐演义》中也能体现到。
李二无论在势力还是人气方面都越来突出,李建成集团的谋士们自然也要为主子考虑“后事”,于是李建成的谋士魏徵就说李二现在“功盖天下,中外归心”,您虽然是太子,但对于这个兄弟不得不提防啊。李二毕竟是李建成的亲兄弟,就算再如何将其压制,也不能兵戎相见吧,所以要想提升自己太子的人气,就应该在战功方面超过李二。巧的是,正在李建成纠结到哪刷战功时,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起兵来为旧主报仇,李建成就向李渊***前去叛乱,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而在刘黑闼援军到来时,李二、李元吉也纷纷参战,值得注意的是,十九岁的李元吉在洛阳围攻战中大放异彩,这个和大哥很亲的小弟,确实是个值得培养的人物。
李元吉也与正常的年轻人一样,年少有为,存在自大的心理也是人之常情,而李元吉选择加入大哥的阵营,也说明他对李建成是认可的。李元吉排老四,又年轻,压根没什么上位的机会,所以身为皇子,他选择了本应该上位的李建成,于情于理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在李渊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重大人品问题时,李元吉选择谁,都不合适。史书上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纯粹就是小人设定,这就大家仁者见仁吧。
文/逻辑文史游
李元吉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李渊家族每个人都自己的小算盘,李渊当初被隋炀帝怀疑,谁能保证李渊自己就能够没有想法。李渊与老婆窦氏生了四子一女,除了三子李玄霸于隋朝大业十年就年仅十六去世以外,其余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四子李元吉,还有一女平阳公主李秀宁,这些子女中哪一个是简单人物。
就平阳公主而言,在李渊起兵之后,李秀宁就很快从长安回到鄠县李氏庄园,女扮男装,变卖产业,很快就拉起一支队伍。随后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很快就发展到七万多人,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军队称为“娘子军”。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建立后,平阳公主去世,成为历史上唯一以军礼下葬的公主。
一个女人尚且如此,李世民、李建成也不遑多让。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晋阳起兵,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唐朝建立后,李世民继续率兵四方征战,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完成全国统一;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李建成更是助其父李渊太原起兵,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拒守潼关,攻克长安;在唐朝建立后,率军打退突厥入侵,平定山东;被封为太子。
李元吉虽为李渊四子,然而诸兄弟中除过李建成、李世民,下来也就是他年龄最大了。李建成、李世民都跟随李渊太原起兵,为***的建立立下功勋;李元吉同样在太原起兵之时,跟随李建成从长安潜回太原,但在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在太原南下长安过程中李元吉有什么军事表现,只是说占领长安后,被封为姑臧郡公,随后进封齐公,总领十五郡诸军事,加镇北将军、太原道行军元帅;唐朝建立后,进爵齐王、封并州总管。李元吉同样手握军权,面对两位哥哥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作为齐王的李元吉还想更进一步,毕竟此时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舞台已经搭建好了,就看主角怎么唱了。△带着儿子们建立***的李渊
现在天下已定,作为后面之人李元吉,如果想继续进步、出人头地,那就必须选择站队了。那么堵在自己前面的只有自己的两个哥哥了,李元吉如果作为第三方势力出现,必然会引起前面两方势力的打压,那么选择站队就成了唯一明智的选择。
站队也是有技巧的,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到底选择站队哪一方。
其实在唐朝建立之前,李建成的功勋与李世民相比也不遑多让,最起码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李渊让李建成为陇西郡公、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只是唐朝建立后,李建成作为长子成为太子,李世民成为秦王,从此李建成上前线机会相比李世民就很少了,而李世民在征战中收拢了一大批人才,势力逐渐超过了李建成。
李元吉要选择站队,最科学的选择当然是站队太子李建成一方了。理由有二:一是李建成是太子,是未来的储君,站队李建成就是站队在皇帝李渊的一方,依靠皇帝总比依靠大臣强的多;二是李世民实力强大,投资李建成更能凸显自己的重要性,将来能得到更大的回报,上升空间更大。△躲在幕后的李元吉
其实李元吉要出人头地,就要面对李建成、李世民两座大山。不过再大的山也要一座一座的搬,那么李元吉要越过的第一座大山当然就是李世民了,只有超越李世民才能距离太子之位更近一步,最起码将来坐不上那个位子,赢不过李建成,最起码也能成为那个位子之下第一人嘛。
估计李元吉当初就是这么打算的。然而事情往往超乎你的想象,本以为联合太子李建成就能稳稳压住秦王李世民,熟料最终还是没有防住,被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在玄武门翻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