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口语化并不是现在才有,五四运动后也曾大量出现过。而我们今天看到所渭梨花体,口语诗,更非什么现代人的创新。
口语化的诗歌要写好其实远比用词优美的朦胧诗要难得多。
简单的模仿口语化诗歌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因为写不好往往更容易被人诟病而贻笑大方。而现在很多人写口语化的诗歌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而放弃了更重要的东西,思想性。口语化诗歌之所以把诗歌口语化就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思想,而不被格,律,韵所限。***就曾说过旧体诗会限制人的思想表达,年轻人最好不要学。
个人觉得中国口语化诗歌写的比较好的是于坚。他的诗无论是节奏的把握还是思想性的表达上都不错。但没有于坚之才非学于坚写诗往往很容易把自己搞得似是而非。
贾浅浅的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在每个母亲的眼里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是可爱的,这中间有浓浓的母爱。但孩子只是你的孩子,而这种个人感受是无法强加给大众的。(公开发表实际上就是把个人感受强加给大众)
最糟糕的诗歌就是把你的糟糕的个人感受强加给别人,比如失恋的心情。凭什么要让大众和你一起承受痛苦?其次是个人美好的感受,但也仅仅是个人感受,好的诗歌一定是关怀人性,赞美爱情,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性的诗歌,跳出个人感受外的诗歌。你心灵所关照的高度,决定了诗歌的优劣。个人觉得徐志摩在谈诗歌时把诗歌的优劣分成三类是很有一定道理的。
诗歌有共鸣性,可让人投射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失者自失,得者自得,我个人读贾㳀浅的诗,就没有母性的感受,而看到的是批评。明明有人做了臭不可闻的事,偏偏有人如获至宝。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网络上比比皆是。
读口语化诗歌最重要的就是读其是否有思想性,及其思想的高度。
当然我并不觉得贾浅浅的诗有多好。最多也就是对一些现象的讽刺。但,起码我不会自以为是的认为贾浅浅是浅薄的。为什么一定要把别人的智力拉低后来读呢?如果贾浅浅,众多诗人们并不蠢,那蠢的又是谁?
屎尿诗已经被《光明日报》点名批评,这一点就给它们定了性。
屎尿诗不同于颓废文化,但又与颓废文化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相似。
这要从诗尤其是现代诗的发展瓶颈说起。诗词文化从古到今发展了数千年,在唐宋达到高峰,直到明清,依然无法突破前人的成就。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古典诗词已经到了山穷水尽、无法自我超越的地步。
所以,上世纪初,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现代诗出现,并被人寄予厚望,希望能成为突破传统诗词成就、再创新高的一种新兴诗歌形式。
但是,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现代诗不仅没有超越古典诗词,反而前途未卜,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
在这种形势下,一些人别出心裁,企图以吸引眼球的方式,来“繁荣诗歌”“表达自我”,并冠以“反思社会”“审视内心”的名头。出现了诸如“***诗”“梨花体”“结巴体”“屎尿诗”“睡觉诗”等等。
但是,如同如今的电影电视剧一样,没有几个裸镜头都不敢杀青,不硬加几个爱情故事就无法抗日、闹革命。猎奇过后,只剩空虚。
又如同某多多,吸引人的只是红包活动,而非服务态度。把人骗进来容易,把人留住太难了!
这些博眼球的屎尿诗,注定不会长久,注定只是过客,注定会被扔进历史的不可回收、甚至有害垃圾桶,成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