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直到老死,互相都不往来,人与人之间关系不密切。语出《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 两个国家挨得很近,彼此可以望得见,鸡鸣狗叫也彼此听得见,但是两国人民可以各吃各的丰富食物,各穿各的美丽衣服,平安地各自按照自己的习俗生活,愉快地各自从事自己的行业,人们到老死也互不往来。
“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成为一句成语,不再仅用于形容邻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开始更多地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现多指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的情况。
老死不相往来前一句是 鸡犬之声相闻
出自《老子》第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意思是 人们生活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满意于他们的平凡生活。国与国之间相互望得见,鸡犬之声相互听得见,而人民从生到死,也互不往来。
很多人没有读懂《道德经》,总是断章取义,把各个章节“肢解”独立解释,所以不得其意。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道德经》第八十章的内容。
讲述的是在国家刚刚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对于偏安一隅的“小国寡民”要***取怀柔政策。
这篇主旨,是建立在前两章论述基础上。针对“小国寡民”这样的偏僻部落,在国家处于“大病初愈”的前提下的“怀柔”之举。
其中,第七十八章,“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阐述了,“受命于危难匡扶社稷于不倒”。让国家从混乱中逐步安定下来。说明国家出现过严重内乱、战乱。
紧接着第七十九章又面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阐述国家恢刚刚复正常,刚刚拨乱反正,很多冤案错案需要***,很多个人恩怨需要平复。
在以上这种情况下,针对偏安一隅的“小国寡民”部落,更加不要招惹,让这些部落“安居乐业、自生自灭”就好。只要他们不犯我边疆,“老死不相往来”更好。
所以,《道德经》5000字前后呼应,同气连枝,老子一气呵成,并没有分出段落。
任何一章都是全部《道德经》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这是判断《道德经》是否读懂的重要标准。
如果一个人的译文,81章各不相关,前一章主旨与后一章宗旨互不打扰。可以确定的说,他没有读懂《道德经》,他的译文仅仅只是个人臆断和杜撰。
道教是中国的本教,老子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把天道人道地道归属为天人合一的道法,道法合乎自然的生存法则就是德。自然生物给人有明白的启示,比如蜜蜂,蚂蚁两大家族部落,围绕着家族的核心,各干各的工作,各发展自己的家族,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各走各的道,遵守德的法则,如果没有德的法则乱窜门子,性味不投合,那就要发生矛盾冲突。违背了法则,就会造成混乱不堪的乱套局面,最高形式的斗争冲突一一战争。
第81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
国土不在大小,人口不在多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虽然拥有先进十倍的生产设备,人们却不希罕使用。
这说明人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状态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