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果潘安成语故事,掷果潘安典故

tamoadmin 成语查询 2024-08-10 7 0

"掷果盈车"有什么典故?

掷果盈车的典故:

潘安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据说潘安因为长相惊艳而远近闻名,人们为了能够一睹潘安的美貌,而在潘安每一次出行的时候都会聚集来自大街小巷的人群围观。

在那些欣赏潘安美貌的人群当中,有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很多爱慕潘安的少女为了能够表达自己对潘安的仰慕,都会向他所乘坐的车上扔一些鲜花和水果,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掷果潘安成语故事,掷果潘安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属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

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还做过多年的七品县令。

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前后,回洛阳做京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掷果潘安成语故事,掷果潘安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掷果潘安”这个偶像和粉丝的故事是真的吗?

不请自来哈!有一个成语叫“掷果盈车”,说的就是粉丝疯狂追捧偶像潘安的盛况,“掷果图”应是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关于历史上著名的小鲜肉潘安,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 容止》记载:“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刘孝标注引《语林》:“ 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刘义庆说他长得特别帅,而刘孝标说他帅得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太太也为他着迷。他每次出门,都会引发女粉丝的疯狂围堵,大家用扔水果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思慕之情。所以,出趟门回来,满载而归。

颜值即正义,古人看脸一点不比现代人逊色。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因为长得太帅,出趟门被围得水泄不通,竟然活活地被粉丝看死了,留下成语“看杀卫玠”,徒让人感慨!

掷果潘安成语故事,掷果潘安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故事,和潘安同时期的左思,就是写出《三都赋》而导致“洛阳纸贵”的大文学家,据说他听说潘安“掷果盈车”后,也效仿潘安驾车出门,结果被唾沫吐了一脸,怏怏而归!才华输给了美貌,和粉丝确实没道理可讲!

不太了解古代美男的,但是潘安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呢,不是常常有说“貌似潘安”的吗?我觉得是真的呢!!!在每个时代审美的眼光虽然有所不同,但对美的初衷应该不会改变,都是那种让人心情愉悦的那种美,是发自内心的种欣赏。古代中,都是口口相传的,或许见到的人很少,一经认可,便家喻户晓,总会有这样的人出现的。现在也是这样的社会啊!我们也不能以现在的审美去看待古代人,毕竟标准不一样了呢!!!!!哈哈(ಡωಡ)hiahiahia

当然是真的。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四大美男:

一、宋玉

二、兰陵王

三、卫玠

四、潘安

当然,这些美男都有共同的特点:文武双全,才貌双绝,文学、文治武功、音乐艺术方面都有非凡的功底。流传下来的说,这些人出行造成街道拥堵,万人争相一睹容颜。

1、宋玉(约公元前298_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喜欢辞赋,战国时期的文学家。流传下来的《风赋》、《九辫》、《登徒子好色赋》都是他著作的。典故“曲高和寡”、“阳春白雪”、都是跟他有关。

2、兰陵王即高长恭(541_573)年,字长恭,北齐皇帝高欢孙子。北齐的战神,神秘面具下的悲悯美男子。他文武双全,即是战争之神也是绝世美男,后因北齐之主高纬妒忌,含冤而死,让人不胜感慨。

掷果潘安打一成语?

掷果潘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ì guǒ pān ān,指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掷果潘安

拼音

发音:zhì guǒ pān ān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释义

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

"掷果盈车"有什么典故?

掷果盈车的典故:

潘安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美男子,据说潘安因为长相惊艳而远近闻名,人们为了能够一睹潘安的美貌,而在潘安每一次出行的时候都会聚集来自大街小巷的人群围观。

在那些欣赏潘安美貌的人群当中,有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很多爱慕潘安的少女为了能够表达自己对潘安的仰慕,都会向他所乘坐的车上扔一些鲜花和水果,这就是掷果盈车的典故。

潘安这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司马炎建立西晋后,22岁的潘安任太尉贾充的属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赋》被司马炎大加赞赏,却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

由于他们从中作梗,潘安十年没有升迁,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黄门侍郎,还做过多年的七品县令。

虽然怀才不遇,潘安还是勤政廉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后在政坛屡升屡降,直到元康六年前后,回洛阳做京官,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活动,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