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愚溪诗序柳宗元“愚”表达的是作者被贬永州后的心情:凄凉、愤激和无奈。这种心情是他至死不悔的“愚”志的郁结,即正直而满腹才华、极有“利世”的心志与遭受排挤打击后而矢志不渝的操守,无处张扬,无处倾诉,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铸炼他的“愚”志,使他借助笔下的山水一一呈现。愚公之愚,是他执着的精神,是一种自信,坚信人力可以胜天。这种执着顽强的精神在一般人看来是一种愚蠢,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对事要尽力而为则问心无愧。
谢谢邀请。《愚溪诗序》柳宗元的“愚”与《愚公移山》中的“愚"内涵不同。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他自已原创的《八愚诗》所写的序。在序里,柳宗元陈述了他写作《八愚诗》的旨趣。他之所以写下《八愚诗》这组寄情于山水的诗,完全是为了排遣自已被贬到永州以后淤积在他心中的愤懑不平。
序中提刘的愚溪本来叫冉溪,据说是因为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以姓得名。又有人说溪水能染色,故名染溪。当地人对此争论不休,所以柳宗元干脆把它改叫愚溪呢,他给出改名的理由“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故更之为愚溪”。
其实,愚公并不愚,他之所以自称为愚公,不过是对黑暗政治的***。同样,柳宗元改溪名为愚溪,也是对黑暗政治的***。尤其是“予以愚触罪”,就更有这种涵意在。
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懑,柳宗元更是连“愚溪之上”的小丘,丘东北六十步的泉,泉合流屈曲而南的沟,负土累石塞其隘的池,池东的堂,堂南的亭,池中的岛……虽然“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也一概以愚字命名,称之为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岛。他给出的理由都是“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自然也暗含了他是对黑暗政治的***!
作者认为,溪没有可利于人世的地方,只是和池相类似,因而虽然用愚的称号来屈辱它,那也是可以的。然而把愚和作者联系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愤激不平之情,从而说溪“适类于予”,使用愚的称号来屈辱溪,自然也是一种愤激不平之情了。《愚溪诗序》通篇就是写了一个“愚”字。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同时,也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主要内容是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了。愚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愚认为: 《愚公移山》中的“愚"是指志向远大,目光长远,是大智若遇的表现。
《愚溪诗序》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秀美丽的景色。因此他是以自“愚"自潮,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阶级拥挤排斥不能进展的抑郁心情。
个人以为:愚溪诗序中柳宗元的愚,与愚公移山中愚公之愚没有根本的区别,都不是愚蠢之愚,而是智者之愚。如果说有区别的话,柳宗元的愚,在于在***残酷的角斗中失利,没有把握好时势,跟错人了,计有所失,未得胜算。而愚公之愚则出于无耐,小智慧而己。作为野地山人,除了想些力所能及的笨办法,用以改善自己生存壮态,还能如何?谢谢邀请。
柳宗元,唐代著名散文大家,诗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以擅长撰写游记著称,名贯古今。小诗清新别致,独具一格。
柳宗元性情梗直,因追随王叔文遭贬为永州(今广西柳州)司馬,平素喜爱山水,擅写游记。寓居期间,遂将居所附近一小溪更名为愚溪。
柳宗元<<愚溪诗序>>里的愚字,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自己的谦称;而列御寇<<愚公移山>>里的愚字,则是作者和后世人们对文中主人公的爱称。同为愚字,寓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