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用光滑的一面。
一不伤笔。除非您为了追求个人书写感受和笔法,墨色变化。二是书写顺畅。选择毛边纸是日常练习纸,光滑面适宜书写。三是能较好地表现笔法细节,一些点画特点,字间牵丝引带都能发挥出来。
大家好,我是景堂书法。
这个问题是学习书法中多数朋友都曾经困惑的问题,相信随着对书法学习的深入,自然会有自己的认识。在此,我想谈一谈我的一点想法。
学习书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毛边纸作初学书法的练习用纸。毛边纸大致可分两类:机器毛边纸和手工毛边纸。机器毛边纸一面光滑,一面粗糙,手感一般,纸张略脆硬。题主所说的应该就是机器毛边纸。另一类是手工毛边纸,这种纸两面都不光滑,当然比起机器毛边纸的粗糙一面略显细腻,绵软,手感要好的多。价格相比,手工毛边纸较机器毛边纸也贵的多。
初学书法使用机器毛边纸是不错的选择,但其两面的使用感觉完全不同,光滑一面,书写时摩擦较小,不如粗糙一面可以更好的体现线条的质感。当前,书法学习提倡篆书入手,注重线条训练,使用粗糙一面能更好的控制毛笔,毛笔在纸上移动更容易体会到涩行的感觉,有益于笔力训练。因此,我建议使用粗糙一面。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我,记得点个赞哟——
毫无疑问,毛边纸用粗糙的一面。
说一个我身边真实案例,我有一位书友,是乡镇一级单位的文化宣传人员,常年要下村里去做文化宣传活动,你见到的某个村里村委会、卫生室、村民活动广场周边墙上画的画写的字,就是我这位书友这种人弄出来的,当然我这位书友主要是写字,用毛笔蘸上一种特质的涂料,在墙上写字,有一次下村,由于是一个新搬迁的村子,需要写的内容很多,驻扎在村里写了个把月才回来。回来后迫不及待的就到我书斋里来蹭茶喝,喝了量泡茶之后自然还要蹭一顿字。当他拿起笔写了一副字之后,把自己下了一大跳,他形容说“有一种身轻如燕的感觉”。各种原因也不难理解,在粗糙的墙面上用涂料写字和用墨在细腻的宣纸上写字,摩擦力和阻力至少增大了5倍,在墙面上写了一个月,突然在宣纸上写自然就是身轻如燕游刃有余的感觉了。好比绑着沙袋跑步和解下沙袋跑步是一个原理。
再说一个个人的体验经历,本人学术是先从草书开始的,写了段时间发现写的字软弱无力,于是就开始写楷书,不过开始写楷书是在水写布上写的,写了半年,自我感觉小有所成,某一天丢了水写布拿出毛边纸,打算露一手,可是一搭笔就傻眼了,水写布上写的有模有样的,可是在毛边纸上一些,简直无法入眼。这才明白了水写布上用水写的摩擦力和阻力小容易写好,换了毛边纸摩擦力和阻力突然曾大了根本写不好。
通过上面两个实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练习写字时宁愿在粗糙阻力大,不要光滑阻力小。所以毛边纸用粗糙面,所以古人在沙子上练字,在木板上练字,都是有道理的。
我回答这个问题。用毛边纸写字时,用光滑的一面还是用粗糙的一面?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这是个习惯问题。就我个人而言,习惯于用粗糙的一面,因为笔锋和纸摩擦力大,更有助于去表现笔力,能充分地表现提按、顿挫、藏锋、轻重等,听到笔锋和纸摩擦的声音感觉写的得劲。用光滑的一面去写也有好处,摩擦力小,吸墨不大,写小楷、曹全碑等一类秀丽的字适宜,根据自己的感觉用那一面也是可以的,这倒没有特别的规定。关键是不管用那一面写字,都要认真读帖,仔细观察分析笔画特点,认真临习、背临每一个字,扎扎实实地去练习,才是正道。一味地纠结用那一面去练习是毫无意义的,建议你正反面多进行些练习,认真体味各自的特点,看看那一面能更好地表现提按、顿挫、中锋运笔、快慢等技法,那一面能更好地表现就用那一面,感谢你提出问题,欢迎交流学习书法方面的问题!
用粗的这面写。
毛边纸的生产,有全手工,半手工,和机制毛边纸。光滑的是机制毛边纸,书写的体验是留不住笔,书法中常常说的“涩”力大大下降。点画呆板干硬,没有韵逸之情。
纸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古人对书写的纸可不是像现在这么随便。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出的馊主意,把最最最不宜于书写的生宣纸,当成了书法用纸,古代书法中用生宣的根本就没有。古代制作纸,也都是手工,纸面具有一定的粗涩感。非常宜于书写。半手工生产的毛边纸,是在既提高了产量,又宜于书写的条件下生产的。原浆毛边纸,其实是很好的书写用纸,现在市场上的毛边纸,绝大部分为回收制作,质量低劣。和毛边纸完全不搭边。还有草浆,木浆混合制作的。
纯机制毛边纸,就是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这种。要在粗的这面写,有一定的涩感,才能更好的体现书法中的韵味。
书法是练心性。对于纸的选择,不要过于节俭。常会看到有人用废报纸练习,不是说不可以。同样的字,写在废报纸上和上等的精美纸面上,精神上得到的愉悦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即使是练字,也不要用机制纸。更不要用废报纸,水洗布等。出工多,***少 。忙了半天,写出了一张满意的字,却因纸质低劣而留有遗憾。不如有好纸,不留遗憾。
不是,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为颜真卿晚年楷书的代表作。此碑于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民国十一年(192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出土,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勤礼碑》四面刻字,现存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38字,碑侧有5行,每行37字,碑文追述颜氏祖辈功德,叙述后世子孙在唐王朝的业绩。其用笔横细竖粗,藏头护尾,方圆并用;结体端庄大方,宽绰舒展,拙中见巧;气息浑厚雄强,生机郁勃,代表盛唐审美风尚
不是什么体是隶书书体的用笔特征。
隶书的标志性笔画是蚕头燕尾,还有一波三折。
隶书,汉字的一种字体,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根据出土简牍,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