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亡政息典故,人亡政息的典故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8-02 6 0

极其强调单兵作战素质的魏武卒,为何会在战国末期销声匿迹?

原因很简单,因为战国末期的魏国已沦为二流诸侯,国力和空间都不足以支撑其再打造一支魏武卒部队!

魏武卒是魏国名将吴起训练的一支精锐步兵,是战国时代出现的第一支强军,素以作战素质强悍著称。这支强军的出现,帮助魏国一跃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正如题目所言,魏武卒确实极其强调单兵作战素质。

有关魏武卒的装备和训练水平,在《荀子·议兵》中有这样的描述:

人亡政息典故,人亡政息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此可见,魏武卒确实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部队。也正因如此,魏国才得以在战国前期打遍天下无敌手,成就其百年霸业。

要说巅峰时期的魏武卒,其战力在当时绝对是无人能敌的存在,即便是后来素有”虎狼之师“称谓的秦军,也照样被其按在地上来回摩擦。阴晋一战,吴起统率五万魏武卒迎击十倍于己的秦军。而且魏军这五万人,基本上还是尚未立过军功的新兵。但即便如此,魏军仍旧能一举击溃整整五十万的秦军。经此一战,魏武卒威震天下,而战败的秦国则颜面扫地,落得“诸侯卑秦”的悲催下场。

诚然,魏武卒的确是一支强悍的军队,但它也是一支”危国之兵“。正如《荀子·议兵》中所言:

人亡政息典故,人亡政息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武卒的选拔要求很高,军队训练、武器装备和士卒供养的成本都十分昂贵,这在魏国强盛时期尚且能够负担得起。然而,身处四战之地的魏国,在其称霸之时,却没有形成正确的战略,而是仗着自己强大,四处出击,四面树敌。最终的结果,则是导致魏国成为众矢之的。后来,魏国接连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惨败,精锐的魏武卒部队也因此消耗殆尽。

春秋末年,赵韩魏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时期的序幕。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开始变法,使得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而魏国强大的其中一个秘诀,就是魏武卒。魏武卒,可以说是战国初期强大的代名词。尤其是魏武卒在吴起的带领下, 战斗力更是飙升。

不过令人疑惑的是,魏国如此强大的魏武卒,到了战国中后期,却逐渐销声匿迹,不复往日的辉煌了。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亡政息典故,人亡政息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国的魏武卒之所以强悍,原因就是他的选拔和训练十分的困难。在《荀子·议兵篇》中曾经提到,想要担任魏武卒,那么这个人至少要“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其大概意思就是,魏武卒的基本标准就是能够身披各种武器装备和三日口粮,并且日行百里。而所谓的兵器装备,可都是铁制兵器,他的重量是十分惊人的。

这也就意味着魏武卒不仅需要有着惊人的耐力,还要有着惊人的体力,其身体素质本身就比常人高出一大截。在这样的身体素质下,魏武卒能够比其他国家的军队强大,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这样的选拔标准,既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因为普通士兵容易选,但是身体素质高出常人的士兵却不容易选。这也是为什么魏国的魏武卒基本只能保持在五万之数。不是魏国不想多选拔一些,而是真的做不到。

因此,当魏国在马陵之战中落入孙膑的陷阱,导致魏武卒全军覆没以后,魏国就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了。

战国时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兵法,更是得到了十足的发展。因此,一个好的统帅,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是十分关键的。比如长平之战的赵括和廉颇两人。廉颇经验丰富,面对虎狼之师依旧能坚守数月,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贸然出击最终使得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而吴起就是那经验丰富的名将。

魏文侯尚且在世的时候,吴起受到魏文侯的重用,魏武卒也在其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的魏武卒击败了秦国的几十万大军,足以见得吴起的厉害。

魏武卒作为战国初期魏国的一支强兵利剑,为魏国的霸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业。但最终在战国末期销声匿迹。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捋一下这前因后果。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帝的“振长策而御宇内”率领秦军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秦国强兵良将,锐不可当,难以攻破。却很少有人知道战国时期的魏国仅凭一支五万人的神秘军队,屡屡大破秦军,压缩秦军被迫进入狭长地带,攻破函谷关,险些使秦国国力消耗,差点亡国灭族。那么这之神秘的军队就是战国时期令各个列国谈之色变的魏武卒。

魏国在战国时期处于中间地带,四面各国环绕,稍稍有点不慎都会有被其他国家吞并亡国的危险。内忧外患使得魏文侯求贤若渴,开始天下广为求贤,寻找良将。在魏文侯的感召下,魏武卒迎来了他们英勇的统帅——战神吴起。吴起的一生丛横沙场,所向披靡,大大小小的战争没有一次的失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有着突出的军事作战思想,精密的作战***,指导魏武卒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和孙武一起并成为“孙吴”。

吴起率先提出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想法,并将这一想法告诉了魏文侯,魏文侯也同意这样的作战方法。于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魏武卒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史书记载这一批士兵披着三层重甲和铁盔,能开十二石弩,每人背五十弩失,拿着长戈,腰里别着利剑,拿着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就能够走一百多里。这么高的选拔标准,军队自然都是精英锐利。

根据当时的制度可知,这些人一旦选拔成功,待遇都是非常丰厚的。首先,每一个武卒可以获得百亩田地,国家免去徭役赋税,这样就有了土地吃饭的保证。第二,武卒如果立下军功,家里人也会受到重赏。武卒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大地提高。这样的激励制度,使得魏武卒变得***好战,尚武精神强烈。

再加上吴起爱兵如子,对待武卒极好,与他们同吃同住,有着极大的爱戴,还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教会他们一些具有开创性的作战方法,提高作战能力。这样全军作战素质极高,有着国家的支持,英勇善战的统帅,精密强硬的作战方法等等这样的一切有利条件使的魏武卒成为一把利剑,令天下诸侯闻风丧胆。

在公元前409年,魏文侯决定开始出战,首先对准宿敌秦国。吴起率领魏武卒在向西对秦作战中,吴起数次击败秦军,然后攻占秦国的河西之地,并成为第一任西河郡守,好几次率兵攻打秦军的结果就是:原来属于秦国河西五百里的土地全归魏国所有。但是这样魏武卒被没有停下作战的步伐,休息整顿一番之后,吴起又率领魏武卒攻破秦国的函谷关,把秦国攻打压缩在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秦国不甘失败,决定背水一战,征集全国能人能战之士兵发阴晋与魏国进行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