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7-31 3 0

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形容什么功盖三分国?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听到了《韶》乐,被深深吸引,以至于三月不知肉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现亦用以形容清贫,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出自于《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熹集注:“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他也。”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的时候,在路上听到《韶》乐,被深深的吸引住了,以至于三个月没有感觉到肉的香味,他感叹说“音乐的魅力竟然达到这种地步”。三月不知肉味这个典故就是这样来的,原意是形容音乐的感染力,现在也比喻生活的清贫,艰难。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什么?

形容因为受到某事的强烈振憾(多指美好的),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

《论语·述而》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昧,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韶》乐,三个月吃肉都不知道肉的美味,并说:“想不到创作的音乐竞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韶》乐,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孔子认为,《韶》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相传歌颂周武王的乐舞为《武》乐。孔子认为,《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尽美不尽善。美指形式美,善指内容善。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韶》乐形式美、内容善,因此孔子听它入了迷,都忘了肉的味道。听音乐是精神享受,吃肉是物质享受,孔子听音乐而忘了肉味。

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

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所占据萦绕。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什么的独特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联翩;也可能就是发呆,什么想不起来,但身心是舒坦的、宁静的、甜美的,感到极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三月不知肉味」是我在大學裏聽到的、最多的批評孔子矯情、言過其詞的語句。這其實是受了「斷句」的蠱惑。《論語?述而篇》的原句是這樣的,「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這裏明明白白說明孔子在齊國聽聞韶樂三月,連肉味都忘了,怎麼會被詮釋為「三月不知肉味」呢?讀書固然重要,但如果讀書的結果是斷章取義,那不如去賣紅薯算了。這篇只是說孔子讚「韶樂」,「謼虞舜之音」也,「音成而有樂」,以教後世,成應知始,「音十」為章,如此而已矣。

3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谁的独特魅力?

“三月不知肉味”原为孔子用来形容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名为《韶》的音乐,由于沉浸于音乐中,竟很长时间都尝不出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