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简单”。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越是简单的,越是有效,越是长久。
生活中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是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
有则故事: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和尚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明白,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如果我们能停止对很多奢华东西的渴望,回归简单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不会被欲念所动,从而心灵获得自由。贪婪的人,必定对太多东西充满了艳羡嫉妒之情。
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抛开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的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我认为人的一生最难以做到的两个字是糊涂,古人不是说过难得糊涂,就是指人在该装糊涂时难得糊涂,我记得清朝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传世名言就是难得糊涂,后人们感概这四字中富含的哲理,就用书法条副挂在家里,作为为人处世的警言。人这一生中有诸多事没有办法装糊涂,所以说人这一生最难以做到的就是糊涂。
人的一生最难的两个字是–忠孝。自古便有忠孝难两全。战士守戍边彊是忠,
国防科学家隐性埋名无私奉献青春也是忠,他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他们为国舍家,在父母需要的时候不能侍奉床前榻后,不能尽孝的遗憾始终压在心头。
贵在坚持,一条道走下去的未必是好事,但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兜兜圈圈几十年,回过头发现自己还是在原来的那个起点,为时已晚,只能仰头长叹,时不待我。其实,慢慢想来,是自己辜负了岁月。坚定目标,筚路蓝缕。[捂脸]
实话实说,我认为人一生中最难以做到的两个字就是“反省”。这两个字可能多少有点悲伤、情绪和自责,可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何为“反省”?就是痛定思痛地去认识和总结自己的缺点和失误。
临近春节了,你没有钱过年,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马上过年了,你形单影只,没有女朋友或男朋友,不值得“反省”吗?
甚至是马上过年了,你却因为某种原因失去自由,而不能和父母妻儿团聚,难道不“反省”吗?
凡此种种,并不是让春节为“话题”,只是为“节点”。让我们每个人有”反省之心”,“忏悔之意!
从小至今,我们都会发现,只有经历过了才会知道对于错。所以只有“反省”才是最好的总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翻译: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
1、出处:北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3、原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创作背景:
苏轼十九岁与同郡王弗结婚,嗣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调和,甘苦与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这首词,仿佛看到一个凄冷的故事。开篇就直接导出“十年生死两茫茫”,长久郁结于心的深长的悲叹,首句即从心底迸发而出,为全词定下了主调,凄哀至极,苏轼之妻作此词时恰为十年,十年,在短促的人生中,是一段漫长的途程,然而,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变迁,都没有冲淡诗人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他不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而且思念之情,历时愈久而愈深、愈浓,怀想至切,却生死相隔,不得一见“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茫茫”前着一“两”字,“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词,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栗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读此一句,仿佛听见了诗人对亡妻凄苦的告语: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日夜思念我,同样音讯杳无,生者和死者,一样情思,一样哀绪,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不思量,自难忘”哀思万缕,盘结于心,解不开,亦拂不去,深沉绵邈,不去想它,却又实难忘怀,在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某种缠绕心间、摆脱不掉的思绪,这种体会几乎***都有.这里,作者用最平常的语言,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亡妻之坟在眉州,与诗人所在的密州遥隔千里,千里之外,没有自己相伴身边,想见得她一人独卧泉下,该是何等的孤寂凄清,“无处话凄凉”一句,说者多解释为诗人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因而产生的满怀悲情愁绪,无法向千里之外长眠地下的爱妻诉说,寻索下句词意,这种解释自然是不错的,但又还不够,此句从“千里孤坟”而来,自应包括亡妻亦无法向千里之外的诗人诉说凄凉在内,这两句直承开首“两茫茫”句意,同样是将无知作有知写,是概括了生者与死者两个方面的。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揣其语气,这三句便是诗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了:我们即使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认不出来是我了,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所以用了一个“纵使”.“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了一层,下面说相逢而不相识,这比之不能相逢,更加使人不堪,“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霜的诗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跟妻子死别十年来的痛苦经历、感情,都含蕴在这六个字之中了,作此词时,苏轼年仅四十,说“鬓如霜”不无夸张,但由此可见其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此文评价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另评价)
这首诗是苏东坡悼亡之作熙宁八年(一O七五)写于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梦中还乡重逢,无言相对,这是借梦境说明相思之切,最后归结到月下孤坟,又反映出"无处活凄凉"的苦衷。
苏试《亡妻王氏墓志铭》"治平二年(一o六五)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卒于京师,其明年,
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作者写本词時离王氏之死刚好十年茫茫,不明貌,指两人生死相隔有十年,
千里孤坟,指王氏一葬在四川,与自己相隔几千里,十年来自已风尘满面,两鬓斑白,衰老得很快,小轩窗,小室的窗前,短松冈,种着小松树的山冈,即王氏孤坟。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