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贤嫉能的事例,妒贤嫉能的事例有哪些

tamoadmin 成语推荐 2024-07-26 8 0

见利忘义的人故事简短?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有两位头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 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一代大儒朱熹真的是一个扒灰的伪君子吗?

一分为二的评价朱熹。

妒贤嫉能的事例,妒贤嫉能的事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主要代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朱熹的伟大,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天理的至高地位,也就是道统大于皇权,这是巨大进步。

他的教育观和思想影响了中国一段时间。

妒贤嫉能的事例,妒贤嫉能的事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他的思想也祸害了整个中国。至于搞儿媳大肚子的事,谁也没见到,也不能随意诬陷,泼脏水。

一个反三俗的被反了三俗

朱熹?扒灰?这个题目够劲爆。

妒贤嫉能的事例,妒贤嫉能的事例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说说朱熹是谁。如果说孔子是圣人,孟子是亚圣,朱熹可以说是三圣了!朱熹配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在儒家文化中,地位崇高,影响巨大。他最有名的话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原话是存天理,遏人欲)。老朱一辈子以“道学”先生自居,给这儿立立规矩,给那儿正正名分,特别是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俨然一副反三俗的斗士形象!

结果,朱老师在功成名就的晚年,闹出了扒灰的桃色新闻,导致晚节不保,斯文扫地。咋回事呢?难道朱老师也是“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玩的是“存我的天理,灭你的人欲”!

这要从一个名为沈继祖的监察干部说起。这位老兄上书皇帝,给老朱列了一大堆罪名,其中有两条很有新闻价值:一是纳尼为妾;二是“冢妇不夫自孕”。翻译一下:一条是朱老师给尼姑讲学,讲着讲着讲到床上去了;第二条更厉害,大儿媳妇在丈夫死后又怀孕了。这是生命的奇迹吗?当然不是,三俗的人们感兴趣的不是生殖科学,而是***问题,这会不会是翁媳扒灰呢?

朱熹对以上指控进行了辩白,也不知道朱老师是不是被揪住了小辫子,反正含糊其辞,说什么“深省昨非,细寻今是”。他自己说不清楚,后世就有人帮他说,特别是明朝***,把朱熹说成玩尼姑、奸儿媳的禽兽,显然也不是历史的真实。

其实,沈御史的这俩问题确实都不好回答。特别是关于儿媳妇的事情,“不夫而孕”应该是真的,这个比较容易查实。因此,即使朱熹没有扒灰,也保不齐是家里其他人或者儿媳勾搭了外人干的。你朱老师家里出了这种事情,治家不严啊,家都齐不了,还有啥好说的。

沈继祖要求杀了朱熹!皇帝还比较宽大,没有弄死他,让老头子回家了。几年后,朱老师郁郁而终!

沈继祖弹劾朱熹,当然不是为了帮助朱熹提高个人道德品质,而是有其政治目的,史称“庆元党案”!什么尼姑啊、扒灰啊,这些都是引子,真正的原因是党争。

朱熹给四书五经做注,创立了程朱理学,重新申明了儒学道统,重塑了儒家文化的基本意识形态,简直就是古代文人的偶像级老大,拥有无数的粉丝。在朝堂上,朱熹也是根深蒂固,拥趸无数。这就犯了皇帝的大忌,天下只能有一个老大,你老朱这么搞,是分不清大小王啊!搞他!

我查到了,朱熹扒灰的事是有记载的。记载在《四朝闻见录》的《庆元党》这篇文章里,而在正史《宋史》或是《宋史全文》上并没有这种说法。

《四朝闻见录》上面记载了当时沈继祖弹劾朱熹的奏章,奏章上面直接对朱熹的人品进行质疑。其文有语曰:“以至欲报汝愚援引之恩,则为其子崇宪执柯娶刘珙之女,而奄有其身后巨万之财。又诱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谓其能修身,可乎?冢妇不夫而自孕,诸子盗牛而宰杀,谓其能齐家,可乎?”在这儿就有记载朱熹扒灰的事。


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事实。在正史《宋史》和另一部民间修史《宋史全文》都并不***信这篇奏疏里的说法。

在这篇弹劾朱熹的奏疏交上去以后,朱熹就被罢免了。《宋史》直言道朱熹是因为得罪韩侂胄被诬陷的“继祖诬熹十罪,落职罢祠”


而在《宋史全文》中也是倾向于朱熹是被诬陷的,甚至在《宋史全文》里还写了这篇奏疏的编成经过,“纮锐然任责,物色无所得,经年酝酿,章疏乃成”

这句话说的很有意思,既然朱熹真有奏疏上所说的十大罪,这些罪名应该很好查才对,“怎么可能物色无所得”呢?后来为了写这份奏疏还花了一年的时间,诬陷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这就是我的意见了。

谢邀

看了已有答案,不得不替老夫子说几话

我敢保证,某答主不但没读过朱子的著作,连《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都不知道是什么

这么积极地跳出来答题,是来砸自己招牌么?

真实的朱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是一个绝不与敌妥协的人
朱熹与其父朱松一样反对议和,认为宋金不可共存。以孝宗初的形势,也不该冒进,应***用富
国强兵之策,徐起而图之
真正的儒家思想并非苟安忍让,而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舍身而取义者也

2.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钓鱼大概数了数《宋史.朱熹传》中朱熹辞官二十多次

或因与朝廷战和意见不合,或因朝廷无功滥赏,或因以此“励风俗”

3.是一个无惧权贵的人
揭露官场
弊端害民,矛头直指宰执

朱熹扒灰这事儿,流传已久,这事他自己也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不过呢,很多人就是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这是为啥呢?

有道是,无风不起浪,想想朱熹后世享祀孔庙,位列十二贤,似乎无限荣耀。但是朱熹活着的时候过的可不咋地,朱熹官当得不算大,主要精力放在编书立学上面,他编著了《四书集注》,自后世元代起成为科举的标准教科书。他热衷办学,重整了岳麓书院。当然,他做的最有影响的事情还是还是整合继承了宋代理学家的思想,并称“程朱理学”,成为了元明清统治者的主要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几个字我可是记得清清楚楚,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出现的,当时当重点考的。

话说这朱熹官当得不大,得罪的人可是不少,当然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朱熹真的纯洁无瑕,人家也挑不出他的毛病来。宋宁宗跟当权的韩侂胄都很不喜欢他,称理学是伪学,后来更是提拔了沈继祖为御史,弹劾了朱熹十大罪,什么***腐化啦什么的,其中就有扒灰和勾引尼姑这样的罪名。除了扒灰一项,朱熹其他居然都供认不讳。那这个扒灰就成了悬案了,暂且不究。不过宋代文人风流者居多,苏东坡的姬妾不就一大把嘛,所以老学究跟尼姑谈谈心得也没什么,但是朱熹作为一个理学代言人,这么做就太难看了。

为何这么说呢,看看朱熹以前做过什么,当时有个唐仲友反对朱熹的理学,于是两人结了怨,朱熹找了个机会弹劾唐仲友,有一条是唐仲友跟营妓严蕊有染,帮她落籍。为了对付唐仲友,对严蕊严刑逼供。但是古代很多名妓都是才貌德俱佳,严蕊宁死不屈,她说她跟唐仲友清清白白,绝不会屈打成招。后来这事闹大了,惊动了宋孝宗,宋孝宗调走朱熹,重新审判,才还了严蕊清白。

还有一件事,就是朱熹的前辈程颐也是程朱理学代表人物之一,他说过这样的话:“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于是他就拿这个来劝说他朋友陈师中的妹妹不要改嫁,这陈师中老爹是宰相,于是朱熹自作聪明说了很多:“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况伏丞相一代元老,名教所宗,举措之间,不可不审。熹既辱知之厚,于义不可不言,不敢直前,原因老兄而密白之,不自知其为僭率也。 ”看看朱熹是什么意思呢,他居然说程颐太迂腐了,穷人家不改嫁可能会饿死,但是你妹妹是名门之后啊,吃穿不愁的,就应该守节,这才显名家风范。合着在朱熹心里,衣食无忧就该守节了,改嫁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得已而为之。我感觉朱熹还不如程颐迂腐到底来得真诚呢,当然他建议的结果是没人听他的。

所以这样一个人,在人们印象中应该是严守男女之防的,这到老了反而跟小尼姑交流思想,从甚过密,你自己也承认了。这就难怪别人说你跟儿媳妇扒灰,是个伪君子了。

从北宋二程到南宋朱熹,理学发展不止百年,但是在思想文化繁荣发达的宋代始终没有掀起大的水花。朱熹被弹劾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又老又病,最后窝囊的死去了。万万没想到,朱熹死后没多久又元朝马上把他捧上了天,《四书集注》成了科举重点,朱熹的地位一路走高,到了仅次于孔孟的地步。然而,民间很多有识之士对程朱理学颇不以为然,比如我说的那个严蕊的故事,就是在明代***二拍里看来的,里面充满了戏剧成分,但是甭管真实性多大,足以看出当时很多人对朱熹是十分不满的。

朱熹被后世统治者捧到了一个远远超出他本身的地位,存天理灭人欲,大大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在科举考试里的核心地位,更是禁锢了知识阶层创新发展的基础。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对他是痛恨的,扒灰这事不管是事实还是捕风捉影,都可以影射出道学理学的虚伪嘴脸,所以朱熹这灰啊,扒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