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典故是指《诗经·卫风·硕人》中的一句诗:“螮蝀在东,莫之敢指。”
螮蝀是虹的古称,也有说是虹的一种,比虹更大更美丽。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上出现了美丽的螮蝀,但是没有人敢指着它说话,因为怕触怒天神。这里用螮蝀来比喻卫国的君主,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敬畏和赞美。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非常高贵或杰出,不可亵渎或轻视。例如:
1、《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之贤,天下莫之与二,项羽独不服。今汉王已有天下,而项羽欲以数十万众与之争,是犹以卵击石也。且项羽之为人也,骄傲自恃,不可喻以道理。今汉王已得天下之民心,而项羽欲以其骄暴与之争,此乃螮蝀在东,而欲指而取之也。”
2、《明史·太祖本纪》:“太祖曰:‘朕以微细出,克定大业,非力也。天命有归,时运使然耳。今四海清泰,万姓悦服。朕岂能德配尧舜?守文之君也。若言功德,则汉高祖、唐太宗可称焉。朕安敢望及此哉?’于是命去螮蝀、麒麟、凤凰等图。”
螮蝀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一种昆虫,相传能够感应天地灵气,具有神奇的变化能力。在《山海经》中有记载,螮蝀可以变成蝈蝈、蟋蟀等昆虫,被认为是吉祥神物,具有驱邪避祸的作用。在古代文化中,螮蝀也被视为忠诚、坚定不移的象征。因此,螮蝀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被用来形容人们的忠诚和信仰。
万众一心,一尘不染,一举两得,几句话,一个矿闪烁两次,两个错,蛇二,二刀,
弹簧两舌,第二个任期,一两匙,双刃剑的差异,一长两短,一大二小,共存一举,一来二去
落井下石、以卵击石、石沉海底、裂石穿云、海枯石烂、滴水穿石、水落石出 ,飞沙走石 ,铁石心肠石破天惊、安于盘石
下一句应该是是:可笑不自量。
出自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撼树的意思是指蚂蚁想摇动大树,比喻狂妄,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