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兵收防线,通信兵收防线工作总结

tamoadmin 热门成语 2024-07-15 8 0

在枪发明之前,不在前线的二线士兵都做些什么?

即使在没有枪的年代,战争也已经非常先进,很讲究战术了。老前辈们知道怎样最有效地利用***。但是,战术往往因不同国家而异,也因为不同的武器装备和地形而各有不同。但总的说来,二线士兵有这样一些职责:

1、罗马人用他们来替换前线士兵,用新的兵力去反击新一轮进攻。

2、罗马人也用他们的长矛刺向攻击者。

通信兵收防线,通信兵收防线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印度人用大象作战,把大象作为弓箭手的平台。近距离射箭能够非常有效地打乱攻击阵型。

4、投射石头、矛、箭等。 5、如果有骑兵的话,在阵型上就构成了第二防线,当然不总是这样。但作为第二防线,在双方步兵发生冲突之后,可以用它从侧面包抄,四面包围敌人。开始时不能这样做,因为那会让敌人看出阵型,达不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6、第三线是指挥和控制,现代的说法是战区司令部,包括医院等。以前都是建一个高高的平台,国王和不亲自参战的将军们在这里监控战局。

通信兵收防线,通信兵收防线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7、第三战线是机械吊索、投石机等,把大石头、火球等投向远处的敌军。

8、第四线是管理、食品和物料供应、伤兵临时住宿和休息场所等,还有通讯兵的营地,通讯兵可以用马或鸟等来发送消息。

皇太极长途奔袭直捣北京时,袁崇焕为何不断他后路,杀入大本营沈阳老巢?

崇祯二年,皇太极带领着后金,将近10万人马,避开了宁远,锦州。突发奇兵的分兵三路向南进军。从大安口和龙井关越过长城进攻大明首都北京。
皇太极用蒙古的骑兵作为自己开路的先锋,一路高歌猛进,直达北京城下。在北京周边进行了数月的抢劫***,这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己巳之变”。

通信兵收防线,通信兵收防线工作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守在北京以北辽沈地区的是明朝抗清大将袁崇焕。早在皇太极密谋向南进攻大明时,袁崇焕就多次上书崇祯皇帝。

金军必会绕开重兵把守的明长城一带,而从蒙古地区蓟门突破长城,攻向北京。但崇祯皇帝却不以为然,自以为长城城墙坚固,又有大将把守,必能保北京平安。

于是便出现了后来的己巳之变,而如果当时驻守在辽沈地区的袁崇焕带兵攻打皇太极在沈阳的老巢,***用围魏救赵之计,会不会改造改写历史呢? 那让我来分析一下这件事情。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在努尔哈赤的后代当中有他的兄长代善等非常有手段有能力的人。
而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最终却能够在权力的争夺当中夺得汗位,所以努尔哈赤绝对不是一般的人。不仅如此,他心思极其缜密,而且绝不会打无准备的仗。早在向南进攻之前皇太极就已经摆平了自己周围的压力。

在西面皇太极极力的笼络蒙古各个部落,将其不愿合作的察哈尔部进行孤立,又通过武力打击手段将其所属的多洛特部歼灭。解决了西面的威胁。

在东边,皇太极派手下大将阿敏,济尔哈朗率军3万入侵朝鲜,将朝鲜打败并逼迫朝鲜签订《江都合约》,由此东面朝鲜再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皇太极就只需要一心一意的向南来打大明了。但是南方大明的守将是和他有杀父之仇的袁崇焕,皇太极不可能蠢到去和袁崇焕硬碰硬,所以皇太极就绕开了山海关从蒙古一带突破。因此很快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皇太极如此周密的准备,只为南下战争的胜利来巩固自己的汗位,所以袁崇焕即使攻打沈阳,也不会阻碍皇太极南下的步伐。

皇太极既然下定决心要向南进攻大明,那他就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皇太极不仅心思缜密而且非常敢于冒险,而且最擅长的打法就是远程的骑兵突袭。

对方的車、马、炮,甚至连卒子都快压到自己这边了,还想着去将人家的军?围魏救赵,绝不是这种玩法。可以断言,若不是袁崇焕率精锐回防,崇祯就不用等李自成大军进北京城,早就被皇太极掳去做奴隶了。

明崇祯二年,皇太极兵行险着,亲率八旗精锐突破长城,直逼北京。当时,后金方面对外号称有十万大军,一路奔袭掳掠,打了崇祯个措手不及。不过,北京周围有天险可凭,皇太极要想拿下北京,也要耗费一定时间。

当时,八旗骑兵攻克了喜峰口,而要拿下北京,便需相继占领遵化、蓟门、三河、通州等地。而且,如果皇太极迅速挺进,还必要防范明军将自己的后路切断。所以,他又不得不分兵去打迁安、滦州。否则,一旦明军掐断了后金军队退路,便再无退路了。

即便如此,皇太极的突然南下,崇祯还是慌了手脚,不得不命各路军队勤王。要知道,就明朝而言,皇帝和北京的安危,才是至关重要的。袁崇焕,根本不可能置崇祯和京师不顾,跑去搞什么所谓的“围魏救赵”。

战国时“围魏救赵”的战术,可谓是军事史上的典范。可是,当时齐国实则是第三方,它只需帮助赵国解围即可。说白了,哪怕是魏军一路高歌猛进,连邯郸都拿下了,齐国也不会心疼,他完全可以在没有思想包袱的前提下接着去打魏都大梁。

另外,魏军之所以迅速回撤,是因为大梁是其根基,其地位较之正在攻打的赵国更为中要。沈阳虽为后金的大本营,但作为渔猎民族的女***,要在攻破北京、活捉崇祯与沈阳被占之间做个选择,或许他们还真的愿意换。

就当时而言,沈阳虽然很重要,但后金并不是没了沈阳就等同于亡国了。但从明朝和袁崇焕的角度来看,拿下了沈阳,却丢了自己的首都和皇帝,可就吃了大亏了。

读明末史,尤其是明清战争史,心属明朝的读者总感觉有一口气憋着无处出。 我这人又特体谅大家的心情,行,就让大家先出口恶气。

以上帝俯视的视觉,推演辽东战局。

1629年,崇祯二年,辽东,后金盛京粗糙的皇宫内,皇太极命人把两红旗旗主代善、镶蓝旗旗主阿敏、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这三大贝勒、正白旗旗主孙杜度、两黄旗旗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四小贝勒。全部叫来商讨国策战略。

(开会)

大家都在商议伐明还是攻察哈尔得的好处更多。

皇太极心念电转,当初以阴谋手段坐上汗位,其他三大贝勒仍无法心服,尤其以代善为最,实力也最强。

宁锦之战的失利,不但使明廷以战略压迫后金国生存空间,还令他这个初登大宝的汗位岌岌可危。此时迫切的要赢取一场对明的重大胜利才能稳固汗位。

再说了,往北,苦寒之地,于眼下无益。往东,朝鲜也是被搜刮过,收益微末。往西,都是蒙古部落,尤其是察哈尔欠收拾,但是除了牛羊一样穷。只有往南,那花花世界的大明……

(皇太极出征)

于是,皇太极拍板大军出发大明,去打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