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伤相枕打一数字,死伤相枕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查询 2024-07-15 14 0

左宗棠手下哪位战将重组湘军,在甲午战争中与日军血战于牛庄?

甲午海战失败后,日军在辽东、山东两处登陆。盛京将军属下防军和淮军未能阻挡日军已成溃败之势。朝廷急调湘军宿将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带领两江的湘军老兵驰援山东半岛,刘坤一派曾经和左宗棠西征的江宁藩司魏光焘到湖南招募新兵!魏光焘的外甥刘旌笙久经战阵二次带领青壮出征,湖南巡抚翰林吴大懲也请樱出征!湘军虽然没有反败为胜,但也打出了血性和自尊!

曾是左宗棠帐下,后在甲午战争中与日寇血战于牛庄的,当属魏光焘(1837-1916年),湖南邵阳人,小时家贫习武,19岁从军跟从左宗棠、曾国荃,开始戎马生涯,因治军有方成为湘军得力首领,南征北战,智勇双全。

图为魏光焘画像。

死伤相枕打一数字,死伤相枕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光焘多年战绩深获左宗棠赞赏,1861年任平庆泾固道员,力佐总督左宗棠改变甘肃荒凉环境,建柳湖书院,开辟泾川至兰州驿路一千多里,1881年升任甘肃按察史,1884年升新疆升第一任布政使,治理新疆,1889年升新疆巡抚,收回沙俄侵占的25万平方公里帕米尔地区。

牛庄战役中的日本兵。

1894年花甲的魏光焘在老家守孝,此时爆发甲午中日战争,魏光焘奉命重整湘军旧部,1894年9月率兵三千北上,奔赴山海关,1895年2月到达海城牛庄驻扎汇合联军,不久日军2万余向牛庄发起进攻,魏光焘武威军奋勇杀敌,他三易坐骑,顽强抵抗来犯日寇。

死伤相枕打一数字,死伤相枕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为魏光焘故居。

此战虽然只进行了一天一夜,但打的却是最惨烈的巷战,魏光焘在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毫不退缩,日本随军记者曾记载道:能与日本交锋的武威军,奋战一昼夜,在清军中实属罕见。牛庄一战因清军寡不敌众,军械落后而失败,甲午后魏光焘调任云南巡抚,1900年八国联军时率军北上勤王,先后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总理大臣等,后来退休回家乡,享年80岁。

答:魏光焘。

死伤相枕打一数字,死伤相枕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魏光焘简介

魏光焘(1837—1916年),字午庄 ,生于现在的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镇金潭。他少年丧父,家境贫寒,又是六兄弟中的老大,所以他只能靠打柴和下河淘金帮助母亲补贴家用。简历如下:

1856年,他去江西找堂兄魏瀛投军,从管理后勤事务一步步干起,一路追随左宗棠由湘豫入浙江再到福建,屡立战功。最得意的一次就是劝降了拥有几万人马的贵县黄三,可见他胆识过人,口才一流。

1864年他率军攻克杭州。1865年在攻打漳州李世贤时,被逼到悬崖边上,多亏战马一跃而下,方才保命,诛杀李世贤后,他被左宗棠保奏,特旨以道台的身份遇缺即补。1866年,领兵大败广东太平军。

1868年,左宗棠督办陕甘,又把他调到汉口,此后,由湖北经河南一路到陕西,打压了两起***抵抗,获得二品顶戴和“西林巴图鲁”名号。随后,留任西北,负责战后善后事宜,自筹资金,修缮官署、坛庙、书院,完善地方治理机构,修桥铺路种树,功勋卓著。

1875年,他以“甘新布政使”,湘军“武威军”统领的职位 ,随左宗棠入疆平叛,历经五年,全部肃清,他被保奏为“一等功”。

1881年升任甘肃按察使。1883年补授甘肃布政使。1884年改任新疆布政使。治理期间,军民鱼水,各民族融洽相处,收复国土六千余里。1901年,调任云贵总督 ,兼理云南巡抚事宜。

1902年,66岁的魏光焘调补两江总督、兼充南洋大臣,并署理盐政、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他深知两江地区派系斗争严重,想辞去该职,但是没有被批准。此后,他虽然兢兢业业,但还是遭到弹劾,最后不得不调任闽浙总督,但仍被铁良弹劾“昏昧无能”。 1905年正月,他被解职,回家待命。

在家期间,清廷任命其为“湖广总督”,他以年老体弱请辞,最终也没去上任,还拒绝了袁世凯“五省***”的委令,决定定居邵阳,颐养天年。晚年的魏光焘比较喜欢书法,每天都要写约四百个汉隶。儿子魏肇文受其影响,成了一代书法名家。他思想也比较开明,每天都要阅览中外文献报章,邵阳历史上第一场电影就是在他家放映的。儿子魏肇文加入同盟会他也是支持的,外孙女朱仲丽就是王稼祥的夫人。

1916年3月15日,魏光焘病逝于湖山别墅,享年79岁,溥仪赐其谥号为“威肃”。墓庐上有他写的一幅对联:

匈奴***算不算一个国家?

在古代,其实是不光游牧民族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农耕民族其实也不存在。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我国在夏商周时期已经进入了“国家”时代,换句话说,古代意义上的国家的产生,基本上是与文明的产生等同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产生伴随的是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分化。

所以,我们常说夏朝之前是“天下为公”,而从夏朝开始是“天下为家”,也就是私有制和国家从此产生了。

1、如果按照这一理论,那么匈奴便是有国家的。

匈奴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由于畜牧业的发达而出现了私有制,同时原始的氏族社会逐渐瓦解,出现了奴隶,且阶级对立开始形成,也就是说产生了与夏商周社会发展阶段相近的“国家”。

在漠北诺彦山发掘的属于公元前3-前2世纪的匈奴墓葬中,既有陪葬品甚多的大墓,又有几乎没有陪葬品的小墓,阶级分化非常明显。

同时,匈奴拥有奴隶的现象非常普遍,《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贵族死后,其“近幸臣妾”陪葬者多达数十甚至上百人,如果按照社会形态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说当时的匈奴已经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匈奴的奴隶主要来自战俘,《史记》说“匈奴明以战攻为事”。

综上,当我国的长城以内出现了大一统的秦汉王朝之时,北方的大漠草原也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匈奴汗国,只不过当时匈奴人的发展阶段要落后于农耕民族。

十六国时期的夏国。建立者是夏武烈帝赫连勃勃(381年-425年),赫连勃勃,字屈孑,匈奴铁弗部人,原名刘勃勃。刘勃勃身材魁梧,仪表俊美,是个美男子。当时他逃到了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处。没弈干没有嫌弃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后秦皇帝姚兴很喜欢他,不久封他做了安北将军、五原公。

这个姚兴也糊涂,封他作了官也就罢了,居然还分配给他五部鲜卑和杂胡2万多落,把他重新武装了起来。刘勃勃投奔后秦,是想借后秦的力量为自己报仇。但后秦为了立足,和北魏建立了联系。对“国际”政治斗争一窍不通的刘勃勃大怒,马上起兵叛乱,而且袭击并系死了老岳父没弈干,兼并了他的部众。因为《史记》中说匈奴是“夏后世之苗裔”,所以在公元407年建国的时候,刘勃勃自称是大夏国王、大单于。

刘姓本是他的母姓,屈子认为不合礼法,于是给自己定了个姓:赫连,表示自己的功业将显赫无比,上连天地。从此以赫连勃勃著称。其他旁支亲属,一概改姓为“铁伐”,意思是刚猛如铁,利能伐人。赫连勃勃虽然粗野残暴,但军事天赋非凡。后秦军几次前来讨伐,都被他杀得大败。

赫连勃勃因父兄都被斩杀,心理很有些变态、暴常。每次打胜仗后,他都要垒一座骷髅高台,以示纪念。他经常坐城上,置弓剑于侧,凡有嫌愤,马上亲手格杀之。臣僚中敢怒视他的马上刺瞎眼;笑话他的割其唇,谏阻者则先割其舌而后斩之。为了制造每量的兵器,他亲自在旁监视检测过程:如弓箭射不透盔甲,则造同的人;相反则杀死铠匠。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远近闻名的暴君,居然还收降了一位智者,后秦参军王买德。公元413年,赫连勃勃征发民力在现在的陕西榆林一带修建国都一一统万城。为了建一座钢铁之城,赫连勃勃***用了一种不讲道理的检验方法:城砖烧好后,派专人用尖利的钢***,如果砖上留下痕迹则处死烧砖人;如果没有,则杀死检验人。用这种残酷的方法,赫连執勃确实建起了一座钢城,据说城墙可以用来磨刀。

匈奴是古代蒙古戈壁草原的游牧民族,匈奴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

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如汉赵、北凉、胡夏等;北匈奴西迁康居。

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北撤漠北,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已完全退出漠南。

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王昭君嫁与匈奴呼韩邪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

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