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蟹是两种动物名称,也是两个常用字。带马的成语主要有:马到成功、走马观花、骑马找马、千军万马、人困马乏、人仰马翻、指鹿为马、悬崖勒马、马马虎虎、单枪匹马、兵荒马乱、素车白马、金戈铁马、万马齐喑等;带蟹的成语主要有:虾兵蟹将、倒泻箩蟹、无洞掘蟹、腹蟹目虾、虾忙蟹乱等!
它们的成语分别是:
1.老马识途
拼音
[lǎo mǎ shí tú]
释义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出处
宋·毛谤《寄曹使君》:“请同韶採公勿疑;老马由来识途久。”
2.虾兵蟹将
拼音
成语“指鹿为马”,典出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
原文为: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这个典故的大概意思是:赵高想要犯上作乱,担心群臣不听(命于他),于是首先安排试验一下。(一天,赵高)牵着一头鹿献给秦二世(胡亥),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说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赵高)就问群臣(这究竟是鹿还是马)。群臣中有的默不作声,有的说是马来讨好顺从赵高。有的说鹿,赵高于是暗中用律法的名义陷害杀掉这些大臣。之后群臣都害怕赵高。
在这个典故中,由秦二世的那句“谓鹿为马”,衍生出成语“指鹿为马”,用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贬义。
而这个典故发生的大背景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第五次巡游时病发死在路上。按照皇位继承的规定,本应由秦始皇的大儿子公子扶苏即位,但公子扶苏年长且颇有头脑,当时担任中车辅令的宦官赵高权欲熏心,担心扶苏即位自己无法控制,于是就打算立年幼的胡亥即位当皇帝,他威胁丞相李斯秘不发丧,并伪造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之后再宣布秦皇死讯,让胡亥即位,赵高因拥立有功,升为郎中令。不久又设计构陷害死了李斯,自己当了丞相,权倾朝野,军国事务全由他说了算。然而赵高并不满足,此时已经有了谋反篡位之心,又担心群臣不附逆,所以用“指鹿为马”的花招检验群臣的态度,并铲除异己,为自己夺权铺平道路。这就是这个典故的来历。当然人算不如天算,当赵高“指鹿为马”后,紧锣密鼓加紧篡位的时候,不料刘邦的大军兵临城下,打破了他的***,到头来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当然,有人说赵高毁灭秦国,是因为他是战国时期赵国人,而且是赵国宗室。他的亲属在秦始皇发动的灭六国的战争中全部被白起坑杀,于是发誓报仇,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才有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
赵高主要做了三件事:派人杀胡亥,自己称帝,立子婴为秦王,结局是被杀死了,诛灭三族。
(1)派女婿阎乐杀掉胡亥。
赵高指鹿为马之后,掌握朝政大权,可是这个时候各地纷纷起义,巨鹿之战章邯投降,秦朝丧失战斗的底气,刘邦私下派人联系赵高,希望他能做为内应。
赵高怕被胡亥知道,每日称病不上朝,暗地里和弟弟赵成,女婿阎乐筹谋杀掉胡亥。
准备妥当之后,赵高的女婿阎乐就带人逼胡亥自尽。
(2)想自立为帝,结果失败。
赵高本想过过皇帝瘾的,戴着玉玺上殿,但是百官不从,大殿也摇摇欲坠,赵高见天意人意皆不可为,只好打算立子婴为秦王。
(3)被子婴诛杀。
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暗地里筹划诛杀赵高,***装生病不能斋戒,赵高亲自去请子婴,于是宦官韩谈杀死了赵高,赵高被诛灭三族。
秦朝灭亡以后,赵高先生就成了一具尸体了。其实在秦灭亡以前,他就已经成尸体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么记载赵高之死的: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高使人请子婴数辈,子婴不行,高果自往,曰:「宗庙重事,王柰何不行?」子婴遂刺杀高於斋宫,三族高家以徇咸阳。”
秦二世的侄子子婴被立为秦王以后,就和他俩儿子谋划:这赵丞相杀完我叔叔以后,是害怕大臣们干掉他才立的我啊!我听说他和楚人有密约,要把我们秦国的宗室的所有人头去换关中王的帽子戴啊!今儿他请我去庙里斋戒,估计是要在庙里干掉我,***脆装病不去,让他自己来请我,然后我就杀了他!
果然,赵高亲自来了:“宗庙这等重大的事,大王怎么不去啊?”话没说完,就被子婴杀掉了,然后整个赵家的三族都被灭了。
秦朝灭亡的标志是刘邦攻至霸上,子婴出城向他投降。而在子婴投降以前,赵高就已经被子婴干掉了。至于死后是被碎尸万段,还是被一把火烧成炭,太史公没写,我不能乱说。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此时的赵高已经死了,已经凉透了。《神话》里面赵高粘着胡子出降的场景,只是电视剧的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