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带有一对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有勇无谋”。
有勇无谋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献帝起居注》(为裴松之于《三国志・魏书・董卓传》所注引)。有勇无谋一般用来比喻只有勇气,没有计谋;形容做事或打仗只是一味地蛮干,而不会运用谋略。该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作贬义。
顶天立地,声东击西,南腔北调,天寒地冻,黑白分明,人来人往,里应外合,七上八下,红花绿叶,吃里扒外,里松外紧,起死回生,举足轻重,大惊小怪,死去活来,有眼无珠,东倒西歪,来龙去脉,内忧外患,左邻右舍,黑白分明,冷嘲热讽,东张西望,积少成多。
出神入化、横七竖八、来龙去脉、
浓妆淡抹、逆来顺受、朝秦暮楚、
有恃无恐、天经地义、转危为安、
弄巧成拙、扶老携幼、顾此失彼、
弃暗投明、因小失大、自始至终、
七上八下、逢凶化吉、舍己为人、
避实击虚、大公无私、走南闯北
带有一对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有:争奇斗艳、千变万化、生龙活虎、添油加醋、争权夺利、高楼大厦、狂风暴雨、满山遍野、翻江倒海、怪模怪样、民脂民膏、五颜六色、千言万语、无边无际、一清二楚、火烧火燎、七拼八凑、。
左思右想
拼音
zuǒ sī yòu xiǎng
释义
想来想去。指反复思考。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左思右想;放心不下。”
例句
她躺在床上左思右想,一夜也没合眼。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出处
《三国志·吴主传》:吴历曰:曹公出濡须,作油船,夜渡洲上。权以水军围取,得三千余人,其没溺者亦数千人。权数挑战,公坚守不出。权乃自来,乘轻船,从灞须口入公军。诸将皆以为是挑战者,欲击之。公曰:“此必孙权欲身见吾军部伍也。”敕军中皆精严,弓弩不得妄发。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兒子若豚犬耳!”权为笺与曹公,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话内心的想法改变太子的命运
曹操所一褒一贬的两种人,形成了极其鲜明、强烈的对照,对刘景升儿子这个反面角色,便不指名道姓以示众了,天下英雄中只有曹操、刘备配称孙权的对手。连曹操都这样说,生儿子要像孙权这个样呢!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拍案叫绝!再从“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的蕴含和思想深度来说如此看重孙权,实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不是偶然性,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代表曹操内心真实想法。据说曹丕当时陪在曹操身边,而曹植留守邺城大本营,相当于皇帝出征,太子留守京城。可见得曹操在出征之前,是很打算把曹植定为太子的。但是到了濡须看到了孙权的风***,让曹操产生了改立继承人的想法,因为曹植仅仅是文***卓著,在武功和治国方面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还贪杯加上任性,显然不是治国之才。曹操四个儿子,曹昂死于1***年,曹冲死于208年,到了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213年,太子就只能在曹丕和曹植之间二选一。相比之下,曹丕不仅文才颇佳,武功方面也颇有造诣。这就是为什么曹操虽然喜欢曹植大于曹丕,为什么后来又选曹丕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
“生子当如孙仲谋”此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曹操说这句话根本没拿江东当回事,江东领袖还不错,如果 生个儿子像他很好,比刘表儿子强多了。反正我如果是孙权或者江东子弟,听着就不会太舒适。这话什么时候听着舒适,如孙坚没死,孙权独当一面,然后用这话夸奖,那这句话就是大大的褒奖。或者这话得换个方式说,如孙文台虎父无犬子,孙氏一门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得有个前提,把孙文台带上,然后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质的差别。父亲孙坚哥哥孙策虽然为他奠定了江东的基业,但真正稳固江东而成为一方霸主的是孙权自己。曹操的年纪也可以做孙权老爹了,作为人父,自己的儿子曹丕不如人家儿子有才能,多多少少都是会有感叹的。所以此话代表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真想让自己的儿子变成犹如孙仲谋一样的枭雄吧!
生子很明显已经将孙权划出和自己同级的地位。就像一个长辈对晚辈的教训一般。这对同为三国霸主的孙权而言绝对是侮辱性的言语。要从曹操角度这确实是从长辈角度夸孙权,要从孙权的角度,他会认为自己跟曹操处在平等地位,被这样莫名降低了一个辈分,心里无论如何是爽不起来的。
当然是对孙权的赞扬了。
有的人真的是天赋异禀,孙权十八岁接替孙策,成为一方诸侯。二十六岁便碰到曹操携统一北方的余威南下。而此时刘备只能寄希望于诸葛亮,俨然把诸葛亮当成主心骨。而在孙权一方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心骨。最终孙权力排众议,联合刘备抗击曹操。
相较于四十七岁的刘备、五十三岁的曹操,二十六岁的孙权无疑太年轻了,但其在赤壁之战的表现是丝毫不逊于刘备、曹操的,所以曹操发出如此感叹。
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曹操远远的见对面将士严明整肃,不仅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过了几天,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比较有意思,说:“春水方至,公宜速去”,又注:“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这几句话说的不卑不亢,隐约可见孙权豪爽幽默的性格。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今天的镇江面对滚滚长江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南乡子》诗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真的是对孙权的高度评价?
显然仲谋也是纸上谈兵之人.刘备若有孙权的条件,估计早吃掉曹操,征服西川,统一东汉疆域了;曹操若一开始就有孙权的条件,就不会有袁绍的壮大,也就没有艰险的官渡战役,统一北方轻松很多.孙权没有很高的战略眼光,军事部署,未能看穿历史的发展面等等.
简单说要当像孙权一样的人很舒服,无太大能力也可的.所以曹操就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实际不是褒义,而是贬义).意思就是说,由曹操,这一代打下大大的疆域或统一,由下一代开始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