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哪部书籍!说的越细越好?
论语 】:《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春秋时期,子路问孔子:“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您将先做什么?”孔子说:“先正名分。”子路说:“老师,您太迂腐了,名分有什么好正的?”孔子说:“你真鲁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教化不兴,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所以要先正名”。后以“名正言顺”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名正言顺的名是什么意思?
名正言顺的名:名分,名义
名正言顺是一个汉语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意思是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苏轼《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