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一词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见到,《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有这样的话:“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
说的是袁绍手下不乏可用之人,颜良、文丑英勇善战,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
可以看出,“勇冠三军”指的是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这里的“三军”,并不是指具体的军队,是军队的统称。
我们常引用的一句古话:“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军队的首领可以改变,可以换人,但匹夫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
图:关羽剧照
比如,长平之战中,廉颇坚守不出,消耗敌军势力,秦王派人去施离间计,赵王上当中计,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来代替廉颇,导致大败。廉颇被换掉,就是“三军可夺帅也”。
而“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现实中不少人对此却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的。
从小的方面来说,就是缺乏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
那些目标不坚定,方向常改变,见异思迁,见硬就回,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经不住任何失败和挫折的人,是做不了成功者的。
勇冠三军的三军在封建王朝泛指的是前军、中军、后军。它是由上军、中军、下军,或左军、中军、右军等称谓演变而来的。过去最早时期,讲究的是行军布阵,各司其职,正面作战,就突显了主帅或主将武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性。但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随着历史的发展,行军打仗单靠勇冠三军的匹夫之勇是不行的,这时的勇冠三军更多的是需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略,才能赢得战争。现在中国的三军是海军、陆军、空军。不过我国又多了一军:被称为定海神针的火箭军——导弹战略部队。
应该是:勇冠三军
[ yǒng guàn sān jūn ]
【解释】:冠:位居第一;三军:军队的统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自】: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语法】:动宾式;作补语、宾语;形容人的英勇
反义词:
畏敌如虎 [ wèi dí rú hǔ ]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答:似乎没有“冠勇三军”这种说法,似应为“勇冠三军”。三军,古有中军、上军、下军,这里指全军。“勇冠三军”意思是勇敢为全军之首。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有时也作“勇贯三军”,这里贯通“冠”。如《封神演义》里有“吾想黑虎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