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句一押,双句押韵
应该是指首句不入韵的格律诗词(绝句和律诗),每两句必须押一个韵,押韵,就是指一首诗的每一个双数句子的尾字(最后一个字)必须用同一韵部的字。而单数句子尾字的平仄要同双数句子尾字的平仄相反。
以拙作为例:
五律--中伏晨行(平水韵仄声韵,首句不入韵)
晓起伴蝉鸣,驱车畴野路。
天边雾罩山,河岸烟笼树。
流水泛青波,沙洲栖白鹭。
闲游趁早行,酷暑寻凉趣。
问题:在诗词里什么叫“双句一押、双句押韵和一三四押”?还有“递增”和“递减”都是什么意思?
前言
题主说的是关于押韵位置的问题。诗的押韵,有的句句押,有的在双句押韵,有的首句也押韵。
词的押韵就不一定了,要根据词牌的要求来押韵。、
递减和递增,不知道和押韵有什么关系。
律诗的双数句一定押韵,单数句除了首句外,都不能押韵。
例如杜甫的七绝,《夔州歌十绝句》这一首首句和第三句不押韵,仄声字收尾,只有2、4句押韵: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古体诗就不一定了。可以双数句押韵,也可以单数句押韵。例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换韵的古体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 【入声九屑】 ,胡天八月即飞雪】【入声九屑】 。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十灰】,千树万树梨花开【 十灰】。
散入珠帘湿罗幕【 十药】,狐裘不暖锦衾薄【 十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十药】。
瀚海阑干百丈冰【下平十蒸】,愁云惨淡万里凝【下平十蒸】。
这几句诗中,只有第七句不押韵,其他的句子无论单数句还是双数句,都押韵。
韵是律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是律又有特殊的用途。绝大多数汉字的字音是由声母和韵母(分复韵母和单韵母)构成,只有极少数汉字没有韵母。声母是发声、韵母是归韵,声调和韵母决定汉字的声律。复韵母由两至四个拼音符号组成,单韵母只一个拼音符号。近体诗词规定的押韵,押的就是韵母。押也称为压,叠加和重复的意思。同一韵母、同一类声调(平或仄)的字在特定位置重复出现,叫押韵。无论是诗或词,韵押在句子最后一个字(也叫韵脚)。诗的押韵规律是:以首句开始用韵为变例,后面从第二句逢双句押韵;以第二句用韵为正例,从第四句开始押韵,也是逢双句押韵。词的押韵虽然都在句子的最后一字,但没有统一的固定位置,有的一句一押、有的两句一押、有的三句一押,还有从中转韵(从平声转仄声、从仄声转平声)等等,看起很复杂,只要按照词谱格律和押韵要求填词即可。
所谓的古诗押韵,通常124句押韵,比如李白的诗句:床前,我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押韵七阳韵,韵脚光,霜,乡。虽然撞韵,毕竟属于古风。关于古风可以邻韵相押,就是一东二冬中途可以换韵,135句不计,2468句分明.这是针对格律诗。
谢邀!诗词中的押韵是指在诗词的创作中,句子的最后一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邻的字,以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用了同一韵母的地方叫韵脚。经过长期的演变,到唐宋时形成定律,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押邻近韵部的字,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这种押双不押单的方法是双句一押。至于一、三、四押的方法不清楚。下面再说说诗词中的“递增”和”递减”我的理解是:指诗词中的字数的增加和减少,如《一七令》每一行比上一行增加一个字,是递增。递减不单独成立,它有时跟在递增的后面,在宋词里有这种形式,先增后减。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敬请诗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