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草不除根打一数字,斩草不除根 打一字

tamoadmin 成语查询 2024-06-11 17 0

王婆如果在现代,她能不能被洗白?

社会人并不是整天游手好闲,而是处于情商的最高点。江湖人也并不是打打杀杀,他们生活在律法照耀不到的阴影里,比如王婆王干妈。

敢被别人直接称呼为“干妈”,却不拒绝的,不一定老,但一定是个套路人。

王婆是在《水浒传》和《***》中的虚构人物。在两部作品中均为山东阳谷县人,家住紫石街武大郎家隔壁,在家开一个茶坊,并兼做媒婆、接生婆等工作。

斩草不除根打一数字,斩草不除根 打一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表面上开个茶馆,但是王婆并不以开茶馆为主业,主要收入来源是替人说媒拉线。有诗为证:

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隋何。只凭说六国唇枪,全仗话三齐舌剑。只鸾孤凤,霎时间交仗成双。寡妇鳏男,一席话搬唆捉对。解使三重门内女,遮么九级殿中仙。玉皇殿下侍香金童,把臂拖来;王母宫中传言玉女,拦腰抱住。略施妙计,使阿罗汉抱住比丘尼;稍用机关,教李天王搂定鬼子母。甜言说诱,男如封陟也生心;软语调和,女似麻姑须动念。教唆得织女害相思,调弄得嫦娥寻配偶。

看看,说得真是妙,把王婆说得比月老还要牛,竟然能让阿罗汉和比丘尼、托塔天王和鬼子母之间,连嫦娥都要被她说得天天想搞对象......估计王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来,让我们亲热亲热。当然了,这是开玩笑的。

斩草不除根打一数字,斩草不除根 打一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文中大量借用了神话人物来深度佐证王婆的功力,也不时加入了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开篇说的“陆贾”和“隋何”,两人都是当初都是跟着刘邦混的,且口才极佳。陆贾多次出任刘邦的外交部部长和外交发言人,处理边境民族关系。隋何更是神了,帮着刘邦这个老流氓策反了英布,刘邦彭城战败后,又说服英布归降了刘邦。

要说《水浒传》里最坏的女人,不是作者费尽笔墨刻画的一群娘子:阎婆惜、潘金莲、卢夫人、潘巧云、李师师等……不是粗鲁野蛮的的孙二娘、顾大嫂……也不是爱财如命、见利忘义的阎婆之流,最坏当属心狠手辣的恶毒女人王婆了。

古代正史中主角们大都是帝王将相,很少能看到底层人的生活状况,好在《水浒传》很给力,把王婆这类小人物精彩地记录下来,让今人充分感受到古时代王婆们无孔不入、为所欲为、极为广阔的存在空间。

斩草不除根打一数字,斩草不除根 打一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何王婆坏到极点?《水浒传》里别人变坏,总有值得同情的一面或无奈之举,惟那王婆身上,真的看不出一丝的优点,长相猥琐且内心恶毒,毫无忠义可言。

王婆的坏,坏得不露痕迹,表现在“精人出口、笨人出手”,自己在两头挑唆从中获利却一直不出手,毕竟毒药是西门拿的,下毒是潘氏做的,王婆做的仅仅是出出坏点子而已。

王婆长相丑陋却是个高级心机婊兼撩妹高手,她最见不得双眼皮大眼睛女性,最见不得别人夫妻关系好,主要因为她自己缺失无法获得,心里会产生妒忌进而产生破坏欲望。

王婆的出场,自始至终都是极其猥琐令人憎恶,她一生贪婪、巧舌如簧、善使计谋。她设局西门与潘氏,毒杀他人害人害己,最终被武松“向前一刀,也割下头来。”原本武松是外来的,对王婆的行径并不完全知晓,否则以他的性子也会直接杀了。

王婆这样的人,放在当下也是个“人才”,但缺少的是德行,若是有社会道德与正义的引导,若是社会能有一份纯粹的人性施加,也许她还不至于那么坏。据传,王婆并非文盲,识文断字不说,还颇有韬略,只是自身条件不好又是女流,所以没走上正道。曾有戏言:王婆最佩服的是陆贾,陆贾此人生在汉初,靠嘴上功夫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说服南越王投降了刘邦;二是挑唆神将英布背叛项羽。于是陆贾成了王婆生命中的偶像,在说媒拉扦儿这块儿,越有难度的事她做起来越***,越能博得众人眼球,最终酿成悲剧。

按照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受人尊重,是人们需求的一个极高层次,像王婆这样的人,一般是很难受人尊重的,但是恶人西门要做坏事而有求于她,便成就了她的“人格”崛起。

放到今天,就算用84消毒液去洗,王婆身上的污秽也难以尽除,比起当下的油腻大妈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见血但却很残忍?

许多人都认为改朝换代是权贵们的事,和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反正都是过自己的苦日子。但是,有些朝代的更替却严重影响到部分群体百姓的正常生活。

例如:元朝统治中国后,为便于管理竟将同为一国的子民划分成了四个等级,即: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四等南人。而且还在《元典章》中规定:蒙古人打死一个***,只需要杖刑,之后赔偿死者丧葬费用即可。而***和南人如果殴打蒙古人,则必须要处以***。

1368年,作为南人的代表人物朱元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南向北统一的大明帝国,他又是如何“报复”蒙古人的,为何又将“报复”对象“宣泄”到蒙古的女子身上呢?

若以此条款而论,虽然说了蒙古女子只能嫁给***,否则“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但是款中又有个条件“务要两相情愿”。也就是说,如果男女双方不愿意,则蒙古人是可以自相嫁娶的。

因此,不难看出,该条款的政治导向性,大于实际操作性,毕竟在古代各民族间都不太提倡“跨族通婚”。

那么,明朝出台的这项条款究竟目的何在?

一是让曾经被元朝贬为三等、四等公民的***与南人心理平衡一点,便于收拢人心;

二是通过婚姻的强制性,尽快化解蒙古人与***之间的百年仇恨,以便更好地统治国家;

三是削弱蒙古族群势力,阻止蒙古族群壮大。

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开始统一的步伐,从南京出发北伐元朝。

第一次北伐的主将是徐达和常遇春,共领兵25万。单单在洛水大战,就歼灭元军5万多人。

此后,朱元璋不断命令大军追歼元军残余力量 。

1388年蓝玉领兵15万远征漠北,在***儿海(今贝加尔湖)大破元军10余万,王公贵族全部被俘。元朝正式宣告灭亡。

20多年的明军大举北伐,总共消灭元军160多万人。

被消灭的元军大多数都是青壮年蒙古男人,活下来的则大多数是蒙古女子。这些蒙古女子被俘虏后,都是带到了明朝统治区域。

如何安排这些蒙古女人,对于朱元璋来说,确实是一次重大考验。

前车之鉴,能否作为后车之师?

明朝之前的历史上,发生过不同民族之间的***更迭,胜利的统治者如何处理其他民族留下的女人呢?

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后,就开始北伐对元朝用兵,他打出的北伐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这口号在被异族人统治了一个世纪的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自蒙古人占据天下以来,统治是相当的野蛮,把人分为四等,一等自然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也就是***人,三等是北方的***,四等是南方的***。制定的法律也是把***不当人看,蒙古人杀死***,最多赔一匹马或是一头牛,为了防止***起来造反,看管非常严,就连做饭用的菜刀也是十户人家用一把,甚至于连个名字都没有,只有姓,名字就以数字代替,像朱元璋,他的名字就叫泉重八......蒙古人对***的压迫政策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蒙古统治下就如牛马一般,屈辱而卑微。

不得民心的元蒙被朱元璋赶出了中原,元顺帝带着他的皇室子孙们被远逐到长城以北,重新恢复了他们老祖宗逐草而居的日子。相比于元蒙对待***的野蛮统治,朱元璋对留在中原境内的蒙古人则要仁厚宽容得多,他并没有对蒙古人进行血腥报复,而是广开皇恩,他的对蒙政策核心就是“同化”。因为他深知,几千年以来,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边境问题就是华夷之别造成的冲突,当大家文化、种族都成为一家时,就不会再存在这样的矛盾。

朱元璋颁布的命令就是,一,蒙古人必须改姓汉姓,使用汉字讲汉语;二,蒙古人不得再穿蒙古服饰,必须穿汉服;第三,蒙古族女子不得与蒙古人通婚,必须嫁与***。这项政策倡导的就是民族大融合,消除了纷争。汉蒙一家。看看当今世界,最大的矛盾就是民族矛盾,为此流血死亡的人不计其数。

朱元璋的政策并未特意的歧视蒙古人,其实是相当的怀柔。朱元璋对待异族人是相当温和的。徐达在攻破大都时,在大都的皇宫里搜获了数千名朝鲜宫女,徐达上表请示朱元璋如何处置这些朝鲜女子,如果换作金国或蒙古人,这些女子下场实在堪忧,而朱元璋并未对她们如何奴役,而是征询她们的意见,愿意留下来的则给她们选择居所安排生活,愿意回国的则送她们回朝鲜。

朱元璋曾表示“蒙古、色目人既居我土,即吾赤子。有才能者,一体擢用”。蒙古士人答禄与权,是元朝的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后来被朱元境任命为他儿子的老师。朱元璋强调的是文化的趋同,因为这样,才不会有骚乱发生,这无论对蒙古人还是***其实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