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枯事过都如梦――这就是全诗情感冲突的焦点和靶心。前两句以景铺陈衬托,诗眼在后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故时的门名族望,早已随十里秦淮的烟波水流荡蚀殆尽。岁月如流,人生似梦,诗人感老悲秋之惆怅,才是此诗的灵感内核。
写诗的人,***心里都流淌着一条秦淮河。因家在南京,距此也不远,对乌衣巷算是比较熟悉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这里是诗情胜地,风流所在。于此,附贴抱庸曾作乌衣巷诗词几首,凑个趣来。
『七绝』二首 抱庸诗
得月楼***自看,乌衣桥下夜初阑。
前朝遗老风流水,影烛依然满画船。
绿波无力泛香脂,勾起风流不自持。
好梦如能齐八艳,轻帆一挂钓鱼儿。
【翠楼吟】乌衣巷 抱庸词
画舫飞笙,平波漾月,萦纡丽都花气。依灯行叶渡,正梅柳、暗暄春意。乌衣王谢,拍故国阑干,拈花追泪。情难已,胭脂红粉,尽收流水。
也记烟雨金陵,最教人深梦,六朝宫壁。遍勾廊翘宇,奈不见、***歌妓。前生今世,共楚客京华,千般憔悴。书一纸,冶游人去,竟愁难理。
〔月华清〕秦淮夜语 抱庸词
故国***,六都绮艳,簇拥红阁绿瓦。改尽朝年,争有新诗入画。眺曲槛、秦屋髙华,凭叶渡、吴波清雅。盈夜,尚多情才调,可堪潇洒。
好月穿云如水,照白鹭中分,迤桥斜跨。数点枯灯,廖落石头城下。想当时、歌鼓催筝,到了却、空台荒榭。无那,只半河残粉,与人闲话。
抱庸闲谈。
刘禹锡:繁花终将落尽,欢宴必然散场!
刘禹锡写了一组五首关于南京即古代的金陵的怀古诗,这些诗高华俊古,意味深长,但刘禹锡却没有去过金陵,仅仅是听人家说,自己就***感慨,写了这一组怀古诗,偏偏就流传千古。
这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刘禹锡不愧是诗豪,哪怕是未曾亲历之事,他都能写出绝对高度的诗来;
第二,金陵确实是充满了诗的意境的城市,它的曾经灿烂的历史,曾经悲伤的故事,曾经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文化,都是诗人感慨时光流逝感慨世事变迁的好材料;
第三,其实怀古诗是有共同点的,是有技巧的。也就是说,怀古诗所要表达的是,人类最普遍的最能引起共鸣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对时间流逝、流年暗换的无奈与感慨
因为人类对于时间,有特殊的感情。我们曾经想留住时间,但这又永远不可能。所以,人类在时间面前,绝对是永远是奴隶的状态。人们对于过去的东西的怀念,其实是对现在和未来的恐惧,我们害怕失去一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也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在短暂的闪耀之后,归于平静。
也就是说,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大戏终将落幕,所有的青春必将苍老,所有的欢宴终将散去。那些青春箫鼓、高门大户,那些曾经的叱咤风云,曾经长袖善舞,那些位高权重者,那些底层挣扎的人们,最终都将成为一堆尘土,成为时间长河中的一粒微尘而已。
我认为,大部分的怀古诗词,逃不出这个框架。所不同的是,诗人如何驾驭这种情感,和在诗歌中所***用的意境艺术而已。有的人平铺直叙,有的人言之凿凿,有的人空洞无物,有的人意味深长。
而一首绝妙的诗,它的最高境界在于味道,要是太浓烈不行,要是太寡淡也不行,而是要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样的诗才是好诗。
《乌衣巷》这首诗的全文内容和它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分三个方面回答
首先介绍作者,《乌衣巷》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字梦得,今河南洛阳人。与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刘柳”或“刘白”
他是政治家,思想家,但主要是诗人。他写的《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富有刚健,清新民歌风格,为唐诗别开生面。
第二全诗内容如下: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最后全诗的意思如下:
1,《乌衣巷》是《金陵五题》第二首。乌衣巷
:在秦淮河南,是金陵城的一条街,与朱雀桥相近。诗写昔盛今衰,好景不常。
《乌衣巷》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借物咏怀的名篇,这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和乌衣巷繁荣鼎盛时车马喧阗热闹繁华的景象,而今成了野草野花滋漫的荒凉偏僻的地方,朱雀桥乌衣巷笼罩在寂寞惨淡的气氛中。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借景物一一夕阳下空中飞燕栖息的落脚点,让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感慨:沧桑巨变,物是人非,昔日王、谢两大豪门权贵的高堂华屋,现今已成了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而燕子依然在此筑巢栖息。
整首诗表现的是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感慨。朱雀桥乌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丛生,夕阳已斜。荒凉景象的描写,暗含诗人对荣枯兴衰的敏感,特别后二句藉燕子的栖巢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慨叹,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用笔尤为曲折巧妙。
先阅读巜乌衣巷》这首诗。
一一一乌衣巷一一一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斜:古时读ⅩIα,二声、阳平。
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那时,是一个繁华之地。
南京的秦淮河上,一桥架南北,这就是朱雀桥。桥的这一头,是奔走的车水马龙。桥的另一头,放眼望去,乌衣巷口。那里有巍峨的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之上,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谢安等高门士族居住地。
朱雀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都城正南门。(名朱雀门)外的大桥。当时是交通要道,车马来往繁忙。
诗人漫步在秦淮河边,如今的朱雀桥边,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之象。点缀零星的几朵野花,夕阳把一抹余晖投向大地。日薄西山的没落感,也就在这抹余晖中洒满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