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万人吟诗活动中,现场近百名志愿者身穿汉服吟诵《橘颂》
大家都很熟悉“吟诗作赋”这个成语,但往往在解释它的含义上有些偏颇,将吟诗仅解释为作诗,其实是不很全面的。古时的文人雅士在相逢时最喜欢的就是饮酒和吟诗作赋了,这在当时是一种很流行的风尚,很有点像今人请客吃饭后会去K歌一样吧。
事实上,诗写出来是为了让人欣赏的,而吟诗更是欣赏诗的一个重要阶段。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
由上可见,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诗就是对诵诗的深化——要“诵”出诗的情性,即吟出其情其感来。
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身着古装,以吟诗、作歌等方式,宣传历史文化
笔者认为,古人写诗,大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边想边大声吟诵出来的(即使写,也少不了吟诵这个环节),在吟诵过程中,更能感受抑扬顿挫,往复回环的美感。而这种效果得以体现,就非诗词中讲究格律和平仄押韵莫属了。古诗中声音美主要是通过有规律的平仄交替和押韵来实现的。比如五言绝句的类型之一: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韵)。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韵)。
古诗声音之美不仅在于东西,也在于南北,更在于上下。
首先,古诗是一种韵文,押韵就是韵母相同。韵母相同的句子,常见于偶数句,如二四六八句。这样读起来会给人一种周而复始的韵律感,英文诗也有这样的情况;
其次,古诗的创作都是由诗人完成,诗人通常都有着朗诵的习惯,诗好不好要先过自己这一关,让一个懂诗的人读得通顺的作品自然会在声音的朗读上更具有美感;
再次,古诗从创作到流行必须要易于背诵,语句发音不可晦涩难念,声调高亢洪亮又胜于瓮声瓮气,所以流传下来的古诗肯定好读;
最后,古人为了写诗还专门编写了韵书来规范写诗的平仄发声,这里说的是近体诗,这样严格要求的作品,当然会在声音上更胜一筹了。
个人觉得古诗的美不仅在存于声律,也隐藏于意境,更崇敬于胸怀。
声调指的应该是语言在音调上的变化。古韵将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将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部分。
在创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则称为押韵。
韵脚指的就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
从以上意义上来说,押韵即意味着韵脚的字在声调上必须是相同的。
我觉得诗人应具有某些优秀的特质
1.有丰富的情感,一花一叶总关情,感知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应该感情细腻,甚至有点多愁善感,能感知生命的脆弱和坚强,能感知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恒律,能感知生命存在着的价值和意义。并且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发掘之、赞美并歌颂之。
2.热爱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感知美的心灵。
诗人应该是富有感情又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一个对生活对自然缺乏热情之人,其人生应该也是了无生趣的。到生活中去,拥抱大自然吧,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给你增添无穷的生趣和快乐,让你萌发歌颂咏叹的念头和情调。
3.有丰富的学识,懂韵律。
诗人应具有丰富的学识,达到左右逢源、信手拈来的地步。这样他才能自由地发挥,自如地舒展胸臆,才不会有江郎才尽的困境,才不至于发出"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感叹。
诗人还应懂韵律,因为诗歌是讲究韵律美的。如果一首诗没有韵律,至少还不算是一首好诗。所以诗人要弄懂押韵、平仄、对仗、对偶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创作水平。
4.崇尚自由,富有个性及人格魅力。
此外,诗人还应富有个性和魅力。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有"天马行空任驰骋"的放纵,有"任凭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从容。
我很崇拜诗人,也曾经梦想会成为一个诗人。但这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哈哈,还是现实一点,做一个诗词爱好者吧。
要成为一个诗人,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吧:
第一、热爱生活,怀有***。诗歌需要反映生活、歌颂生活;诗人,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碰撞出***的火花,展现想象的翅膀。在生活中寻找具有意义的主题,用诗语、诗情去表达,引起大众的共鸣,让普通人能够接受,这样才能成为一首好诗,才能成为一个好诗人。
第二、文学知识,诗词天赋。具备基本的文学与诗词方面的知识是成为一个诗人的基本条件,如果连基本文学常识、诗词的一般要求都不懂,怎么能写出让大众接受的诗词作品?不可否认,现实中确实有以露骨、媚俗吸引大众注意力的,但是我不把这类人归类为诗人。天赋是必要的,因为写诗也是需要突然的灵感的。
第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一个诗人的作品,或歌颂、或鞭策、或呐喊,是和诗人生活的时代密切不可分割的。紧跟历史发展的车轮,向社会宣传正能量的诗题,这也是一个诗人的责任吧。
谈到意境与工整,两者都是一首好的诗词所需要的,工整是基本,意境是提升。写诗首先要做到工整,意境并不是每一个作品都能达到的高度。一首诗,如果工整与意境俱备,则就会成为脍炙人口的上佳之作了。
最后,附上我所喜爱的工整与意境俱备的几条诗句吧: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成为诗人的条件有哪些,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什么叫诗人。诗人,虽然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能写诗的人很多,但能称之为诗人的必须是不光诗写的好,而且在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诗词创作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人。举个例子比如写下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唐后主李煜,比如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曹操他们的作品在诗词史上都有一定成就与地位,他们作为诗人是大家公认的。明太祖朱元璋与清高宗乾隆也都有诗词流传至今,特别是清高宗乾隆留下了非常多的诗词,但是仔细想来有哪些能够让我们留下很深印象的呢,他们都是一代圣君,但是不能称之为诗人。
诗的意境与押韵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说哪个更重要,肯定是押韵更重要。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韵律是诗歌的灵魂。从诗经开始到后代流传至今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押韵又叫合辙,顾名思义,写的东西都不合辙了还能叫诗词吗。一首诗如果没有了韵,不用说那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能感受的到,就是普通人也能感觉的到,因为读起来首先就不那么朗朗上口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如果押韵的话,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山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所以说如果就诗词来说,押韵最重要。但是诗词的意境也非常重要,在满足押韵的大前提下,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韵律是为我们服务的,在精于韵律的基础上,有些时候韵律也可以让步于意境,文心第一,雕龙第二吗。但是首先雕的是龙才能做到文心第一。所以诗的押韵是最重要的。
1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首先咱们先弄明白什么叫诗人。诗人,虽然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
能写诗的人很多,但能称之为诗人的必须是不光诗写的好,而且在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诗词创作领域有着一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人。
2:现代社会,诗的形式也在大变,西方诗文的影响,现代中国白活文的影响,现代诗歌的影响已超过中国古诗文的影响,意境更为重要。而从好诗从来是形式服务于内容的。
那唐代李贺天天苦寻佳句,又把诗写得过于格式化(用了个现代词),内容多为空洞,结果不可能成位列唐代一流诗人之中。
3:有个词叫做诗人气质,有的人天生就是带有诗人气质的,比如说林黛玉。
别人看见花落了,最多说一句,哎呀真可惜啊,但是林黛玉看见花落了,她不仅可惜,还要把花葬了,葬完落花她还会有感而发,写下一长篇的诗。
4:我认为意境更重要些,因为许多好诗都是在幽美的意境下作者灵感一现,随口而出,而非经过长时间的推敲而作的,若是就不是好诗了。
象大文豪苏东坡到杭州西湖游玩,即景生情写下:水光潋滟晴偏好。
再来回答一个有关诗人的问题。
首先,成为诗人的条件。第一,得有天赋。这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的,有时候和性格也有很大关系,就是心理学上讲的气质类型。第二,得有情怀。这靠后天积累,这其中包括你受的家庭教育,你读的书,你的人生经历等综合因素所构成的情怀。没有情怀,你读再多书也写不出好诗来。第三,得有真情实感。也就是不能为写诗而写诗,不能为成为诗人而写诗,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想,好多诗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成为诗人,只是想用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写着写着就成了诗人。
其次,关于意境和押韵。这要看你写哪类型的诗。如果是现代诗,那押韵就不那么重要了,有时候是不需要押韵的,随心而写。如果是古诗,那就得严格按照平仄押韵等要求来写,否则可能会写成四不像。但是,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诗,意境都很重要,无意境,空洞而乏味,有无病***之嫌。
以上就是我浅显的一些想法,希望对您有帮助。我是朔漠风尘,感谢大家关注!
谢邀。
不懂诗词格律,能写诗词吗?
当然可以。
格律是个什么东西?“格”指格式,“律”指音律,“格律”是指在汉字音韵学发展到较高层次的时候,唐人为了避免大家写诗的时候出现语病、音病而开发出来的一套平仄格式和规则。
符合这套格律以及按照这套格律写出来的诗词,我们称之为格律诗词。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写诗词就一定要按照格律来。
格律的具体要求包括平仄规则(平仄交替,相对,相粘),押韵规则(平声韵,一韵到底),对仗规则,以及不能出现“孤平”、“三平尾”一些诗病。然后格律诗词的字数、句数、用字用词都有一定要求(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词牌限定长短句字数和平仄)。相对于人们自由浪漫地诗意表达,格律诗词无疑在规则上更刻板,这也就是新诗拥护者一直排斥格律,视之为“自由表达意志的镣铐”的原因。
不但今人不爱,其实古人也不爱。我们能看到的是,虽然唐朝格律规范之后,格律诗通过科考等途径深受上层文人的喜爱,一直占据着中国诗坛的上位,但是在下层和民间,古体诗(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同样蓬勃发展。我们把中国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格律诗),说起来二者是共同发展,各自精彩,实际上不管在哪个朝代,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风的创作体量远远大于精致刻板的格律诗,甚至可以说词牌的前身就是被格律化的古体诗,我们称之为“律古”。
民间汹涌而蓬勃的创造力一旦进入格律范畴,精致高雅的同时,就逐渐失去了活力。我们不缺乏天纵之才在格律之上将诗意纵横表达,但是对整个诗坛来说,这个金字塔结构的基层,还是大量生成、自娱自乐的没有格律限制的作品。
到了今天,更加明显。学习格律的人越来越少,自由表达的人越来越多。写古风的都少了,因为现代诗的完全放弃规则和普通话的底色,让人更加注重感情的爆炸和抒发,这也是现代诗和古典诗词最大的区别,即感情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是含蓄的,优美的,以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为要义,是否遵守格律并不重要。而现代诗毫无章法,在感情上追求积累、爆破,以求对读者一击必中,忽略文字本身的美感。